舌型跟骨骨折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足部损伤,因为20%-21%的此类损伤存在后部软组织损伤,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紧急手术干预,但在急性情况下对这些损伤的理想治疗尚未达成共识,更不用说如何明确治疗这些损伤了。尽管有证据支持舌型跟骨骨折的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则很少关注软组织的初始管理。手术时机对于跟骨骨折的治疗仍然存在争议,跟骨骨折一直与伤口并发症有关。临时固定早期恢复跟骨形态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低。本文目的是介绍高能量舌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技术、病例经验和舌型跟骨骨折分期治疗后的临床结果。
△ 图示一例高能量舌型跟骨骨折患者足跟后侧皮肤水疱形成,软组织坏死危象。
△ 图示一例高能量舌型跟骨骨折骨折移位明显,鸟嘴样形态造成对后方软组织压迫。
Dr. Essex-Lopresti(1916-1951)
△ 图示Essex-Lopresti医生提出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分型:压缩型骨折及舌型骨折。
△ 图示跟骨骨折Essex-Lopresti分型的损伤机制。
对于初始经皮复位和固定,患者仰卧位,髋关节下方垫起,小腿下有一个斜坡垫,这样髋关节可以弯曲和内旋,将患足侧放在手术台上。跟骨侧位和轴位透视图用于定位操作Schanz针的进针点。切开皮肤,用2.5mm的钻头为4.0mm带螺纹Schanz针创建一个导向孔,然后用手沿着舌型骨块的长轴插入,瞄准移位的舌型骨块后上关节面的致密软骨下骨。术前CT扫描的仔细研究为安全有效的Schanz针放置提供了具体的轨迹。使用侧位和轴向跟骨透视视图定位放置导针。前足旋后,用Schanz针将舌形骨块抬高。一旦复位完成后在跟骨侧位、轴位和正位片上确认跟骨力线,再从舌型骨折处将几根2.5mm克氏针固定到跟骨前突,并同时穿过跟骰关节,进入骰骨,以维持临时复位。在第二阶段,可以取出克氏针。患者一期处理后患肢被放置在短腿石膏夹板中,直到最终固定。
△ 图示A-B,跟骨侧位片和轴位片显示关节内移位的舌型跟骨骨折。C,冠状面CT显示Sanders III型跟骨关节内骨折。D,患足的后方皮肤由于移位的舌型骨折块压迫,皮肤变白,存在压力相关性缺血性坏死的风险。△ 图示A,使用2.5mm钻头为带螺纹4.0mmSchanz钉创建导向孔,B和C,沿着舌型骨折块的长轴放置Schanz钉并用于复位。D,轴向跟骨透视视图对于确保Schanz针的正确轨迹和随后的克氏针放置至关重要。E,术后即刻的侧位片显示跟骨整体形态及骨折复位。F和G,临时克氏针固定5天后,患者通过外侧L形入路或跗骨窦接受ORIF,以恢复关节一致性和跟骨形态。
治疗舌型跟骨骨折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潜在灾难性的后方软组织的损害。目前没有治疗共识存在及理想治疗方案。本文提出一个分期治疗方案概念,一期初步临时经皮复位和固定,随后二期切开复位和内固定。虽然不是每个舌型跟骨骨折都需要分期治疗,但分期治疗对于伴有软组织损伤的舌型跟骨骨折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一期可以暂时稳定软组织,二期暴露骨折端并解剖复位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本文主张尽可能对后足伴软组织损伤的跟骨舌型骨折进行分期治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软组织并发症的风险。
声明:本文转载于<足踝一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