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轮廓美学?
Plastic surgery ceremony
现在我们讲的轮廓美是指轮廓比例与柔和美达到相对和谐的一种东方美,是整形美容外科塑美的一种新思路,通过对内轮廓/外轮廓的合理调整,让我们的面容看起来年轻、紧致、和谐、立体、自然等。
2
内、外轮廓?
Plastic surgery ceremony
外轮廓:顾名思义,围绕我们面部外周一圈的即外轮廓,包括:额头-颞部-颧骨-外面颊-下颌角(咬肌)-颏部(下巴及下巴两侧);
内轮廓:即外轮廓所包绕着,面部需要展现立体度的位点。例如:眉弓-鼻周-颧前区(苹果肌)-口周区域(唇、口角下、baby face)。
3
面颊凹陷?
Plastic surgery ceremony
其实我们今日所要讲的是轮廓美学中的面颊凹陷,面颊凹陷位置大抵在颧弓下方水平、耳前区、下至口角水平、内侧达鼻唇沟鼻外侧区域。面颊又可以分为内中外三区。内面颊区:颧前区凹陷即“苹果肌”区;中面颊区:baby face区;外面颊区:颧弓下凹陷。发生在此三区的凹陷称之为统称为面颊凹陷。
外面颊凹陷会给人以严肃、寡相的感觉;中面颊凹陷会给人以尖酸刻薄、自私自利的感觉;内面颊凹陷给人以面部松垂、无精打采、疲惫的感觉。
从风水看面颊凹陷:
脸颊凹陷是一种寡相,在中华文化中被视为不吉之兆。通常被认为是贫困、疾病、离散、孤独等不幸的预兆,同样会影响个人的家庭和婚姻状况。因此面颊凹陷治疗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占比相对较高。
面部衰老解剖学基础:
衰老是人体随时间推移逐渐出现的各组织器官逐渐老化的一种自然发展规律。
面部衰老同样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衰老,主要表现为:骨质吸收、韧带松弛老化、肌肉组织张力降低及老化、脂肪垫萎缩及移位、皮肤胶原流失等。
骨组织的吸收及老化整体相对缓慢,而且程度相对较低。
韧带及肌肉的层次的老化则是随时间推移逐渐进行的,营养不良、疾病状态、自然衰老等导致胶原大量流失,同时附加骨组织肌肉韧带附着点松弛及退化,导致韧带及肌肉面部固定及提拉能力降低,从而出现面部凹陷及松弛。
脂肪组织的老化表现主要体现在位置层次的不同,深层被韧带牵拉固定的脂肪主要以萎缩为主;浅层皮下脂肪因无强大的韧带固定作用及皮肤胶原的网兜效果则表现为下坠感。
胶原的流失主要体现在25岁以后胶原流失速度逐渐增快,面部皮肤网兜作用及韧带、肌肉牵拉作用逐渐减弱。而面颊凹陷的组织结构相比较其他部位则更加复杂。
外面颊:
青春、好看的外面颊应上接颧弓下连咬肌高点,中间无明显凹陷及隆起。外面颊凹陷表现为颧弓下明显凹陷,下颌角/咬肌水平局部软组织堆积。外面颊局部软组织活动度相对较小,其主要原因在于外面颊区松垂的脂肪被3条韧带相对固定,上方的真性韧带(颧韧带)及前方、后下方2条假性韧带(前方的咬肌皮肤韧带及后下方颈阔肌耳缘韧带)。因此外面颊属于一个相对固定区。
内面颊:
年轻的内面颊表现为为无明显睑颊分离、青春上扬饱满的外凸状组织,随着时间推移,胶原流失、脂肪室萎缩及下移、韧带牵拉逐渐出现一个“Y”形面容。面中部出现明显的泪沟、睑颊沟及颧颊沟(颊中沟),导致中面部出现松、垮、垂。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深层脂肪(DMCF)的萎缩,浅层脂肪的下移、眼轮匝肌力量减弱、局部眶隔脂肪的膨出、皮肤胶原流失等,而局部沟壑形成更直接原因在于眼轮匝肌支持韧带、泪槽沟韧带及颧骨皮肤韧带等的局部牵拉,导致局部形成凹槽形成。
中面颊:
属于内外面颊中间区域,此区域内无明显韧带固定,因此浅层脂肪就处于相对高活动度区,容易出现明显的脂肪松垂及脂肪堆积。
4
目前常见的面颊凹陷的治疗方式:
Plastic surgery ceremony
1、射频及超声技术(热玛吉、超声刀等):适用于轻中度衰老及脂肪下垂
2、玻尿酸填充:适用于轻中度松垂及凹陷求美者
3、自体脂肪填充:适用于年轻、轻中度衰老,容量缺失,皮肤松垂不太重求美者
4、线技术(线雕及脂肪室复位等):适用于中度皮肤松垂、有一定脂肪含量求美者
5、拉皮及筋膜固定:适用于重度皮肤松垂、脂肪移位及局部凹陷明显者。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