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up-in-cup
适应症是(1)严重的内侧(Paprosky IIC)缺损,(2)严重的内侧和上侧缺损(Paprosky IIIA,IIIB),或(3)由于无法恢复偏移量而不适用于先前描述的技术(带或不带补充物的巨型杯子、重建支架、杯笼结构)的严重上位缺损(Paprosky IIIA、IIIB)。禁忌症是:可用传统方法重建髋臼骨缺损者。残留骨量不足以使杯在内侧获得稳定的压配者(需50%以上的宿主骨接触)。在手术时,术中决定使用杯杯结构是基于以下因素:确定没有足够的外侧宿主骨来实现接近解剖的放置和多孔巨杯有或没有增强物的足够稳定性,并且有足够的内侧宿主骨来尝试放置杯。如果在骨准备的任何时候,可用的内侧骨不被认为是足够的或支持的,或两者兼而有之,则不使用该技术。在扩孔之前,可以通过放置较大的内侧杯、较小的外侧试验杯和衬垫来初步试验所建议的杯中杯结构,并仔细尝试髋关节复位。在所有情况下,髋臼假体必须获得对宿主骨的初始稳定性。辅助螺钉固定,适用于所有病例。然后放置一个较小的试验髋臼假体和衬垫,用于评估以下变量:在不造成过度软组织紧绷或筋膜闭合困难的情况下复位关节的能力。第二个臼件通常直径一般小6至10毫米,然后将其粘合。术后,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将前12周的负重限制在10%,接下来的12周限制在50%;然后允许进入完全负重状态。在6周的随访中,开始进行温和的伸展运动,在12周时,开始进行积极的直腿抬高和外展运动。
可以看到Paprosky IIIB缺陷。注意异位骨化于大粗隆上方和固定良好的无骨水泥股骨假体。(2)术后4年随访,假体稳定。与对侧正常关节相比,垂直偏移量已恢复。水平偏移已增加。
可见Paprosky IIC缺陷。内侧已经改建。(2)术后关节中心为解剖型。
可以看到双侧IIIA缺陷。THA手术于1978年进行,当时患者32岁。(2)右侧髋关节术后4年,左侧髋关节3年。
2
CUP-ON-CUP
纳入标准为髋臼翻修术,对于严重的骨缺损,如Paprosky III A-B。排除标准为存在骨盆不连续,使用髋臼隆起物、杯笼、定制的植入物、孤立的巨型或初级杯状物,以及结构性植骨。在取出失败的髋臼部件后,对疤痕组织进行彻底清创。采集3-6份微生物分析样品。将剩余的髋臼轻轻扩孔以确保假体植入物的良好抓地力。最终决定是否使用杯杯技术总是在术中进行验证。在每一种情况下,标准重建技术(例如,标准半球形杯,大杯,TM增强或杯笼技术)是可行的,杯杯策略被放弃。在解剖定位试验窝后,随着COR和LLD的恢复,在上前或上后骨缺损处进行扩孔,用压合技术植入“支撑杯”。这种次级半球形外壳作为辅助物,重建了半球形压合杯植入所需的第三个固定点(通常是上端)。这个增强杯-最终用螺钉固定-具有填充骨间隙和支持髋臼窝初级固定的双重功能。随后,将髋臼窝以所需的外展和前倾角植入,用骨水泥固定在“支撑杯”内面,并用压配合技术固定在下支撑骨上。必要时使用松质骨螺钉,以增加种植体的固定。
A:术前x线片显示髋臼内侧和上部大量骨丢失。B:1年随访显示最佳骨整合和髋关节生物力学恢复。
A:术前X线片有大量骨丢失和旋转中心近端移位。B:术后1年X光片显示最佳髋关节生物力学恢复,无内固定物移位。
术前X线片显示63岁女性髋臼无菌性松动伴Paprosky IIIB型髋臼缺损。X线片显示髋心上侧移位(上闭孔线上方52 mm)。术前腿长差26 mm。术后X线片显示新的髋关节假体位于上闭孔线上方19 mm。术前腿长差5 mm。
3
髋臼缺损Paprosky分型
髋臼侧骨缺损的X射线标志主要有:kohler线,可提示髋臼内壁及前柱的上方有无缺损;泪滴,可提示髋臼内壁和前后柱的下方有无缺损;坐骨完整性,可提示髋臼后壁及后柱是否完整;臼杯垂直移位,可检查髋臼负重区的完整性。髋臼侧骨缺损的X射线 特征为:①髋关节中心上移征,提示髋臼负重区发生骨丢失,不同方向的移位提示髋臼受损部位不同;②泪滴骨溶解征,提示髋臼前柱下方、耻骨、髋臼内壁等髋臼内下方发生骨丢失;③坐骨溶解征,提示髋臼后壁等髋臼后柱下方发生骨丢失;④松动臼杯内移征,若松动臼杯越过kohler线内移,表明髋臼的前柱已存在 骨溶解。
红色箭头指的是泪滴;蓝线指的是 Kohler 线;黄色区域是看是否存在坐骨骨溶解;绿色方括号指的是髋关节中心上移的程度。
4
总结
-END-
声明:本文转载于<骨零年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