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
病例特点与解析
该患者扭伤致踝关节骨折脱位,属于L-H分型中旋后外旋4°损伤,通过术前X线及CT扫描可以明确诊断。难点是后踝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和固定。下面我们重点看看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过程。
术前三踝骨折的X线正侧位片
CT显示后踝粉碎性骨折,关节面不平整
二
手术步骤
患者采取漂浮体位,先外踝骨折处理,患者先侧卧姿势常规处理外踝。
外踝通过沿外侧踝后缘的纵向切口暴露骨折断端,解剖复位后,使用锁定钢板固定。术中固定效果如下。
术中透视可见外踝解剖复位,腓骨长度恢复正常
术中通过撑开器在内踝切口处观察后踝关节面
(A) 术中图像显示关节镜通过内踝切口进行观察的方向。(B) 干关节镜图像显示复位前后踝关节内碎片。
通过原来的外侧切口,保护腓肠神经,在腓骨肌腱和拇长屈肌之间开一个手术窗户。骨折碎片也可以用小的复位棒和骨剥从关节内部缓慢地去顶推。
将 2.7 毫米 30°关节镜穿过移位的内踝骨折,直接观察关节内碎片的排列情况,如图所示。
侧位 (A) 透视图像和 (B) 干关节镜图像显示后踝关节碎块情况
术中图像显示顶椎通过外侧切口的位置。侧面 (B) 透视和 (C) 关节镜图像显示顶椎暂时重新对齐后踝骨折的主要部分
关节镜下复位满意后,用2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并最终用1枚空心钉从后外侧切口进行固定。术后X线如下:
术后三踝骨折的复位情况 (A) 前后位和 (B) 侧位透视图像
术后CT复查,可以发现关节面恢复平整,关节匹配好
三
讨论和总结
上述干关节镜技术可以直接看到后踝骨折,优于常规标准技术。随着骨折碎片的可视化,关节面可以得到准确的修复和固定,这可能会降低创伤后关节炎的风险并改善踝关节功能。这种技术的局限性是内踝要有骨折,通过骨折窗口,以便通过关节镜获得可视化。虽然当内踝未骨折时可以使用标准关节镜技术,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这种非传统技术的风险和局限性可能低于传统关节镜技术,因为不存在液体外渗的风险。此外,任何外科医生都可以使用干关节镜技术,无需额外的正式培训。手术时间少与单独的 ORIF 相比,该技术有一个学习曲线。然而,使用这种技术可以获得关节复位。尽管后踝骨折部位可以通过标准的后外侧入路直接可见,但外科医生可能难以获得关节表面的充分复位。此外,如果不直接操作,小的关节插层碎片通常不能充分复位。由于使用内踝和外踝修复的相同切口部位,因此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最小。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翔宇大鸾,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