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一例白内障术后患者,在白内障术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续置换了两次人工晶状体。患者先是在北京做的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因远近都看不清楚,同时眼前有光环干扰,故半年后又前往广州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植入SBL-3双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虽然没有光环干扰了,但是不管看什么东西眼前都有重影,故置换一个月后又来我院就诊。
从上面两张照片可以看出前囊口撕的较大,超出人工晶状体光学部。而且置换后并没有解决上方囊袋的皱缩。患者在外院做的眼底也未见异常。
我院就诊时右眼屈光状态如下:
右眼OPD:
患者视轴的位置正好位于SBL-3人工晶状体远、近折射面的过渡区上,如果将人工晶状体逆时针调整位置,应该能克消除重影现象。
由于患者经历了两次手术,而且两次手术主切口分别坐在45°及135°位置,因此只能选择微切口(不大于1mm)见缝插针,利用双通道注吸器来完成调整。由于患者经历过两次手术,心理上极度紧张,因此放弃术中给予角膜散光纠正手术。
调整人工晶状体位置术后第一天,患者右眼裸眼远视力由术前的0.6提升至0.8,近视力仅0.4,而且需要附加一个+2.50D的球镜才能视近。术后患者主诉重影减轻并向颞下方转移。术后屈光状态如下:
调整术后OPD:
患者描述的术前、术后重影变化:
患者描述的视近情况如下: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老视表现。
追问病史,患者右眼植入的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是24D,置换的SBL-3人工晶状体是23D。患者提供了在两家医院所做的IOL Master测量数据。根据数据通过SRK/T公式计算(爱尔康三焦点A常数119.1,SBL-3的A常数118.43),右眼两种人工晶状体屈光力均是按照术后偏近视预留的原则选择的。当然,现在两种人工晶状体的A常数均有调整,如爱尔康三焦点A常数为119.26,SBL-3的A常数为117.77。如果按照这个A常数计算的话,SBL-3应该更偏近视预留(约为-1.07D),但是患者视近就是不行,找不到近焦点。这样看来就牵涉到一个神经适应性的问题。
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神经适应性是指大脑在术后逐渐适应新的视觉信号,从而改善视觉质量的过程。JACK T. HOLLADAY编著的“Quality of Vision”一书中有专门的论述。
神经适应性的作用机制
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尤其是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眩光、光晕、对比敏感度下降等视觉异常。这些现象与视网膜对图像的处理以及大脑皮层的活动密切相关。神经适应性是大脑通过自我重塑,逐渐过滤掉干扰因素,抑制不理想的图像,最终获取清晰视觉的过程。
个体差异
神经适应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年轻患者通常更容易适应,而从事精密仪器操作的人员可能较难适应。术后视觉异常的发生率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例如术后一周视觉异常发生率约为8%-25%,而术后6个月则降至0%-3.2%。此外,术前心理预期过高或过度挑剔的患者,术后适应过程可能更困难。
适应时间
研究表明,达到稳定的神经适应至少需要6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大脑会逐渐调整对新视觉信号的处理方式,视觉异常的发生率也会随之降低。
神经适应的中枢定位
神经适应主要涉及大脑的视觉皮层以及海马区等区域。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发现,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神经适应在术后6个月基本完成,且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皮质下的尾状体和扣带回区域。
神经适应的训练
通过电子游戏、计算机认知训练或视觉训练等方法,可以加速神经适应过程,提高术后视觉质量。此外,双眼同时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也有助于快速实现神经适应。
术前评估与术后处理
术前评估对于预测术后神经适应性至关重要。医生需要全面检查患者的角膜散光、眼表疾病、屈光状态等,以确定是否适合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对于术后视觉异常明显的患者,可以通过调节训练、放松训练等方式进行干预。如果术后6-12个月仍无法适应,可考虑更换为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更换人工晶状体不宜过早进行
根据JACK T. HOLLADAY编著的“Quality of Vision”一书中关于神经适应性的描述,神经适应分为两个阶段。神经适应是大脑随着时间(暂时)适应眼睛光学成分提供的视觉信息变化时发生的过程。时间神经适应有两种类型:快速阶段,可能发生在几秒或几分钟内,以及较长的调整阶段,可能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与球面人工晶状体、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屈光性角膜手术的试验已经证明了神经适应的较长阶段。在这些研究中,尽管没有光学检查,但患者在一年后的满意度要比手术后几周好得多。通过波阵面像差仪测量,在此期间有发生变化。晕、强光和视觉困难的投诉在术后早期很常见。然而,到一年后,99%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患者,或在屈光手术后更高阶像差增加(这明显降低了对比敏感度并产生光环和强光)的患者对自己的视力感到满意,并已适应诱导的像差。再比如此例患者可以通过加强阅读来逐渐找到近焦点,而不是因为视近不清楚而放弃,再戴上老花眼镜。我自己也有切身的体会。我双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已经八年了,虽然平时佩戴纠正远视及近视散光的眼镜,但是现在不戴眼镜视近也是可以的,尤其是双眼同时视效果更好。因此,我们不宜过早地为有抱怨的患者更换人工晶状体,应该慎重地对待这一问题。
总之,神经适应性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术前评估、术后训练以及患者的心理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术后视觉质量,减少视觉异常的发生。
-END-
声明:本文转载于<赵军民名医工作室>,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