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合并低钾
对于心衰患者,不仅要关注高钾血症,而且临床上也要注意低钾这一普遍问题,特别是对于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有研究显示,使用利尿剂的慢性心衰患者有42%发生低钾血症,同时有52%存在胞内钾缺乏。也有研究显示,使用ACEI/ARB的心衰患者中有16.2%低钾血症,ACEI/ARB联用MRAs的患者中有6.5%发生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对心脏的主要影响为心律失常,随低钾血症程度不同,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及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
心电图特征:一般最早表现为ST段压低、T波压低、增宽、倒置并出现U波、QT间期延长,随着血钾进一步下降,出现P波幅度增高,QRS波增宽。
发病机制
①摄取不足。
②吸收不足:心衰患者常存在消化道淤血,钾的吸收率降低。
③丢失过多:心衰患者血醛固酮水平增高、泮利尿剂的使用、碱中毒、呕吐等均会增加肾脏排钾,以及细胞内钾的丢失;镁缺乏也会导致肾脏钾的丢失。
低钾血症的分类
隐性缺钾:在没有明显细胞内失钾的诱因时,若血钾≥3.5 mmol/L,一般缺钾不会超过总体钾的10%,但即使缺钾,血钾也可能正常,为隐性缺钾,需要警惕。
正常低值血钾:3.5~4.0mmol/L。

治疗原则
①理想血钾为4.0~5.0mmol/L。有研究显示,慢性心衰患者血钾水平与90天死亡率的关系呈U型曲线。心衰患者的理想血钾水平为4.0~5.0mmol/L, 血钾4.2mmol/L时心衰患者的心律失常、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故处于正常低值血钾,也应补钾。
②补镁。要补钾,先补镁。镁缺乏会导致肾脏钾丢失,补镁可减少钾的丢失,并可加速细胞内转钾。
补钾方案
轻度低钾(3.0~3.5mmol/L):首选口服补钾。
常用口服补钾药物:①氯化钾口服液/氯化钾缓释片,用法用量:成人每次0.5~1.0g,2~4次/d,用药提示:氯化钾口服液太难喝,有明显的胃肠道刺激反应,可与橙汁等同服;氯化钾缓释片应整片吞服,不可嚼碎。通常一次口服氯化钾3.0~4.5g,可使血钾上升1.0~1.5mmol/L。②枸橼酸颗粒:用法用量:1~2包,3 次/d,用药提示:口服可有异味感及胃肠道刺激症状。③门冬氨酸钾镁片: 用法用量:2~3片,3次/d,用药提示:临床上门冬氨酸钾镁用于治疗各类早搏和阵发性心律失常。
中重度低钾(<3.0mmol/L):应考虑静脉补钾(氯化钾);可同时补镁(门冬氨酸钾镁)。一般静脉补钾浓度为20~40mmol/L,相当于1.5~3.0g/L。 心衰患者可考虑静脉泵入,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建议血钾补至>4.0mmol/L。
正常低值血钾(3.5~4.0mmol/L):起始或维持补钾并持续随访血钾水平。首选口服补钾药物:门冬氨酸钾镁、氯化钾、枸橼酸钾。

参考文献: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离子管理专家共识
-END-
声明:本文转载于<霍乱之间>,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