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好起搏器植入术,首先要知道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都有什么,现在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什么是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
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Pacemaker) –- 心动过缓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 心动过速、预防心源性猝死
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P/D) -- 心脏失同步
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系统(ILR/ICM) -- 晕厥诊断、AF诊断
心脏起搏器
PACEMAKER
起搏器(Pacemaker)以周期发放的电脉冲刺激心脏治疗心动过缓,目前是长期维持正常心率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完整的起搏系统包括心脏, 导线和 IPG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分类(按照起搏心腔)
单腔 :VVI、VVIR(又称SSI、SSIR)
双腔:DDD、DDDR
临床上,很多患者除了心动过缓,还会合并很多情况,就有了不同的功能需求,比如患者起搏的参数波动大则要求起搏器可自动调整输出;一般患者起搏器使用时间都很长,所以我们希望起搏器的使用寿命更长;心室起搏不适感明显,这就提出了生理性需求,以自身起搏优先或以窦房结优先/房室结优先起搏减少不适感;房颤患者诊断、治疗AF的起搏器;很多老年人需要进行MRI 检查,则要求起搏器可以与MRI兼容等。所以临床上起搏器出现了不同的功能分型。
意义:
自动监测及调整,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
远程随访的基础
包括:
自动长期电极导线阻抗监测
自动植入识别
自动感知保障
心室夺获管理(VCM)
心房夺获管理(ACM)
临床发现:不必要的右室心尖部起搏,是非常重要的房颤和心衰预测因子。
解决思路:通过窦房结优先、房室结优先的生理性起搏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右室心尖部起搏。
各厂家生理性功能方案:AICS、VIP、 Vp Surppession、Search AV+、 MVP、 RVP+。
临床验证:DDDRP+MVP起搏治疗模式在2年随访期内可以显著减少61%永久性AF的发生率。
90% 的AF是无症状的;
五次中风事件就有一次与AF相关;
房颤治疗在心血管病住院治疗中所占比例达8.16%。[1]
持续性的检测仅提供在可植入器械中,而植入器械对AF诊断准确率达95%,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在既往抗心动过速起搏(ATP)疗法基础上Reactive ATP的技术科减少发作,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临床发现:更换起搏器手术发生感染的风险,是首次植入的5倍之多,长寿命起搏器(单腔≥0.9Ah,双腔≥1.4Ah)是临床急需的技术革新。
临床意义:对预期使用寿命较长的病人,延长使用寿命至13-15年;可减少医疗费用,更降低更换手术伴随的感染风险。
植入CIED患者是 MRI检查的禁忌症。但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医疗需求上需要MRI的检查,现很多厂家已推出兼容MRI的起搏器类型。
植入而不随访, 犹如生而不养育。
以前,医院随访频率为开始三个月、半年、一年一次;临近耗竭两个月、一个月一次,随访耗时每个病人约10-30min;
远程随访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可有效提高随诊效率,依从性,从而提高生存率,降低医疗费用
理想的远程随访MyCareLink——2015年专家共识ⅠA类推荐
降低35%急救、20%住院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2.1倍)
节省医疗资源,优化资源
优化随访流程,减少医生负担(58%)
起搏器只有胶囊大小,直接植入心腔。
无需植入电极也没有囊袋。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无脉性室速/室颤患者进行快速除颤。
症状:心脏收缩过快会造成心脏泵血不足,而导致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缺氧,进而头晕目眩,黑蒙晕厥,甚至猝死。
中国每年心脏骤停的发病人群为54万,幸存者小于1%。
ICD被认为是目前防止猝死(SCD)的第一线治疗
ICD分类
单腔ICD
双腔ICD
三腔ICD(CRTD)
ICD是两套独立的系统:室性心律失常识别与治疗和起搏系统(见上文)。
心脏再同步治疗
CRT/CRTD
当心脏收缩不同步时,出现心力衰竭。CRT可以改善合并心脏收缩不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
症状: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等,总体预后差,一旦诊断心力衰竭,约有半数患者在5年内死亡,重症患者的1年死亡率高达50%。[2]
三腔起搏器的分类与组成
CRT-P
心房电极导线+心室电极导线+左室电极导线
CRT-D
心房电极导线+心室除颤电极导线+左室电极导线
ICD/CRTD功能
尽量使用ATP治疗心律失常,减少患者痛苦。
提高除颤成功率。
减少更换手术带来的并发症,更经济。
提高生存率,降低医疗费用。
减少心衰恶化。
提高易用性。
减少心衰恶化,降低卒中风险。
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降低死亡率。
100%敏感性,有效减少错误电击,以及不必要电击。
寿命进一步提高。
可减少皮肤张力,避免感染。
特殊设计的形状能够带来多种益处 :
弧形形状让患者更加舒适
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30%皮肤压力;
提高患者植入部位的美观;
更换时更容易处理囊袋。
不明原因晕厥及AT/AF诊断
ICM
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因传统心电图检查方法检出率低,错过治疗。
解决思路: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系统ICM可长期持续监测,检出率是传统方法的6.5倍。
适应证:不明原因晕厥、不明原因卒中以及疑似房颤及消融术后的管理
临床验证: ICM并不是不明原因晕厥诊断的金标准,在临床上仍要精细化处理才能做出诊断。
ICM植入步骤
参考资料
[1]Qi WH.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in mainland China.Int J Cardiol,2005,105:283-287
[2]Eric J. Eichhorn. Prognosis determination in heart failure. Am J Med 2001;110(7A):14s-36s.
本文为李剑主任【如何做好起搏器植入术】公开课程的一小节整理而成,想学习完整课程,点击课程标题进入观看!
李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专业方向为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2009年受医院委派,在美国明尼苏达心脏中心学习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2014年获卫生部资助,赴德国国家心脏中心进修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现在主要从事心律失常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阵发性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的射频与药物治疗。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获得复旦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2009年获得复旦大学优秀教师,2013年获得上海市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教师,2016年,荣获全国住院医师规培“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至今,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7篇,其中SCI收录7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复旦教学课题1项。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业书籍5部;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科住培与心血管专培基地秘书,国家住培项目考核与题库研究建设内科专业组专家,全国心血管专培项目督导专家现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上海起搏与电生理学组委员,第三届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