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受损脊神经支配区的放射痛(radiating pain),但也有少数患者单侧突出压迫脊神经却出现对侧或双侧的下肢放射痛(单侧腰突可引起对侧症状)。
但是不是所有出现下肢放射痛的患者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呢?
答案:肯定不是
让我们再回顾下脊神经的解剖。
图示:脊神经经各自椎间孔穿出
图示:1、2和3分别表示脊神经的入口根、走行根和出口根
L5神经除了在入口根、走行根或出口根处受椎间盘影响外,也可在远离椎间孔区域,受L5椎体侧缘骨赘压迫,或在L5肥大的横突与骶翼之间受压迫,引起典型的L5脊神经根病(L5 radiculopathy),从而出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的下肢放射痛,也有学者称之为远端综合征(Far-out syndrome)或症状性腰骶移行椎(Symptomatic LSTV),又称为Bertolotti 综合征。
远端综合征最早由Wiltse等于1984年提出,虽然罕见,但一旦出现,如果认识不够,非常容易出现误诊误治及医疗纠纷,所以,对于一些临床表现和体征与影像学不符的时候,应该排除这类问题。
Far-out syndrome如何明确诊断呢?
第一种:神经根管造影
图示:确诊为 LSTV IIb型(具体分型详见:你注意过腰5椎体的横突吗?),患者L5神经根右下肢放射痛通过选择性根管造影确诊,增生肥大的横突与骶骨形成的假关节压迫椎间孔外侧远距离处的L5神经。
第二种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图示:术中证实,右侧L5脊神经(*)在L5横突(**)和骶骨翼(***)之间被压迫。
第三种:椎间孔角(FSA)在斜冠状位T2加权的成像(OC-T2WI)
左侧图:在腰椎间孔外狭窄组中,左侧L5神经是引起症状的(白色箭头),而右侧无症状(黑色箭头)。
中间图:在L4-5椎管内狭窄组中,左侧L5神经为症状性侧(白色箭头),右侧为无症状性侧(黑色箭头)。
右侧图:在正常人组中,显示的右侧(白箭头)和左侧(黑箭头)L5脊神经。
脊神经除了 Far-out syndrome 在椎间孔外远距离被压迫引起下肢放射痛外,另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梨状肌综合征(Piriformis syndrome),虽对于此病存不存在尚有争议。
理论上,L4-S3脊神经出椎间孔后逐渐汇成骶丛,而后形成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如果坐骨神经受损则同样会出现类似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下肢放射痛(坐骨神经痛)。
图示:L4-S3脊神经组成骶丛
图示:骶丛再反复交叉组成坐骨神经,然后再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临床上,坐骨神经常在梨状肌周围受卡压或刺激,而出现臀部及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或麻木等一系列综合症状,称之为梨状肌综合征,最早由Yeoman于1928年首次描述,并认为与坐骨神经解剖变异有关。
据文献报道,约6%的下肢放射痛是因梨状肌综合征引起的。
梨状肌(piriformis muscle)起于S2-4椎体前面,向外穿坐骨大孔出骨盆,止于股骨大转子。其与坐骨大孔上、下缘之间各形成一间隙,分别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它们分别被一些重要的血管神经穿过,对我们理解梨状肌综合征相关临床症状很重要。
在臀部,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关系甚为密切,且常有变异。1937年Beaton 和Anson将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相关解剖变异分为6型,并认为坐骨神经异常的结构变异是引起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并写进了教科书。
无论梨状肌与坐骨神经关系有多么密切,梨状肌综合征可影响正常或变异的坐骨神经解剖结构的患者,而具有变异解剖结构的患者却通常无症状。
最近,Bartret等的研究对教科书的经典理论(梨状肌综合征主要因坐骨神经变异的解剖结构引起的)提出质疑。
他们通过大样本臀部MRI研究发现,坐骨神经变异型约占19.2%,且坐骨神经变异型与梨状肌综合征的发生没有关系。用他们的话说,Variant anatomy is a “normal variant of uncertain clinical significance”(变异型是一个没有临床意义的正常变异)。
同时,也有学者质疑梨状肌综合征这个诊断,他们认为很多臀部疾病不是因梨状肌周缘病变引起的也被统称为梨状肌综合征。臀部坐骨神经卡压或被刺激,不仅仅因梨状肌,也可因腘绳肌、臀部的纤维带、臀部结核或占位性病变导致。因此,称为深部臀肌综合征(Deep gluteal syndrome,GDS)更为恰当。
梨状肌综合征如何诊断?
梨状肌综合征临床表现:患者多有臀部外伤或受凉史,女性多见,最典型的症状为臀深部疼痛(97.9%)和坐骨神经支配区的放射痛(81.9%),咳嗽、喷嚏或腹压增加会加重疼痛,严重者,患肢不能伸直,自觉下肢短缩,步履跛行,病史较长者可伴有患肢肌肉萎缩。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伴有性功能障碍或会阴部麻木,是因阴部神经受刺激导致的。由于中国人这方面比较隐晦,所以问病史时,应反复询问确认。
1、梨状肌综合征典型体位表现
2、臀部压痛(触诊):梨状肌深部明显压痛,可触及条索状或弥漫性肌束隆起。
3、梨状肌紧张试验:患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如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缓解,即为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4、直腿抬高试验:患肢在直腿抬高60°以前疼痛显著阳性,但抬高超过60°,损伤的梨状肌不再被拉长,疼痛反而减轻。
5、FAIR test (flexion, adduction and internal rotation): 患者取侧卧位,面向检查者。检查者用一只手抓住脚踝,另一只手按压臀部,使患肢弯曲、内收和内旋,产生臀部疼痛及放射痛为阳性。
6、Seated piriformis stretch test:病人坐在检查台边缘。髋关节屈曲而膝关节伸直。当触诊坐骨大切迹时,检查者内旋内收患肢以引发症状。
7、Active piriformis test:患者取侧卧位,将脚后跟蹬向桌面,并主动外展外旋(黄色箭头)对抗阻力(橙色箭头)。检查者将一只手放在梨状肌水平,另一手放置在患膝。
但值得注意的是,梨状肌综合征可能有某几个体征同时阳性,但不是所有的体征均为阳性。
文献报道,Seated piriformis stretch test 结合Active piriformis test 诊断梨状肌综合征,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0%。
现在骨科分科较细,有时脊柱外科医生忽略臀部相关疾病的查体,导致误诊误治。虽然目前影像学检查逐渐丰富多样,但并不能代替有效的体格检查。
梨状肌综合征的影响学检查,主要依靠臀部MRI,但需排除臀部转移性恶性肿瘤、臀部结核等刺激坐骨神经。另外,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梨状肌综合征也可在内镜下诊断和治疗。
另外,值得脊柱外科医生关注的是,韩国学者Kim等发现局麻下经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后(PELD)梨状肌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0.4%(61/151),远远高于梨状肌综合征的整体人群发生率(13.7%),且多在术后1月左右出现症状,导致有些人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复发。他们认为,局麻下PELD术后梨状肌综合征高发与术中患者焦虑有关,术中焦虑可引起臀部肌肉异常紧张、痉挛,从而容易出现梨状肌综合征。
说明:本文转载自Spine脊柱,作者李永超老师(转载已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作者介绍:
李永超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博士生
师从谭军教授和彭宝淦教授。
个人公众号:Spine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