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X线片诊断在长期的应用与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这种诊断方式依旧无法完全满足患者临床诊断的具体要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CT诊断的优势日益凸显,其分层扫描等应用优势已经为临床患者提供了更好的诊断依托,成为医疗人员与患者信任的诊断手段。今天就结合135张经典高清图教大家学CT诊断,值得学习借鉴!
(一)外伤性疾病
1.骨与关节创伤
骨折:
定 义:中断、扭曲、错位
类 型: 6 种分型
愈 合: 4 期
合并症:10 种疾病
脱位:
分离、错位
完全、不完全
图示 颌面部多发骨折
图示 左侧桡骨骨折、左尺桡关节脱位并尺骨头撕脱性骨折
图示 外伤性骨折
图示 右侧胫腓骨下段多处粉碎性骨折
2.骨折
儿童骨折的特点:
骺离骨折—骺线增宽、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
青枝骨折—局部骨皮质凹陷皱折或骨小梁的扭曲
图示 骺离骨折
侧位显示桡骨骨骺与干骺端分离、移位。正位显示“正常”
图示 青枝骨折
(二)炎症性疾病
化脓性骨髓炎—临床与病理
1)临床:
金黄色葡萄球菌
儿童长骨(胫、股、肱、桡)
症状急重(高烧、疼痛、红肿)
2)病理:
血行性感染、直接蔓延
干骺端脓肿、两向蔓延
髓腔(骨干)、破皮质(骨膜下脓肿)
不能穿过骺软骨侵入关节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影像学表现
软组织肿胀:层次消失、网状脂肪(2W)
干骺端改变:骨疏→破坏→蔓延
骨膜增生:层状←骨膜下脓肿
死骨形成:骨膜掀起、血栓动脉炎
图示 急性骨髓炎(右手斜位)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影像学表现
增生硬化:
骨质破坏:慢性骨脓肿
死骨与瘘道:条状高低密度
图示 左胫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
(三)结核性疾病
1.临床:
继发肺 TB
儿童长骨骺和干骺端、椎体、滑膜
症状轻微、病程缓慢
2.病理:
TB杆菌 血行感染
干骺端脓肿、两向蔓延
骨骺(关节)、破皮质(瘘管)
极少向骨干髓腔发展
3.骨骺、骨干结核—影像学表现
特征:干骺端局限性破坏 + 骨质疏松
边缘:边缘较清、周围增生硬化不明显
内部:密度不均、“泥沙”状死骨
进展:骨骺→关节、皮质骨膜→瘘道
注:
短骨:儿童、手足掌指骨、多发病灶
骨疏→囊状膨胀→“骨气鼓”
图示 右侧胫骨上端骨结核并寒性脓肿及窦道形成
4.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
临床:儿童青年多见、腰椎 > 颈胸
影像:
单或多椎体破坏、塌陷变形
椎间盘受累、椎间隙变窄
椎旁软组织寒性脓肿形成
内附件极少累及
图示 胸6、7椎体结核伴周围冷脓肿
(四)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1.概述—概念、分类
概念:
骨肿瘤:指发生于骨骼系统的肿瘤
肿瘤样病变:指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相似的非肿瘤病变
分类:
原发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
继发性骨肿瘤
肿瘤样病变
常见骨肿瘤分类
分类 |
肿瘤起源及分化所成组织 |
良性 |
恶性 |
原发性骨肿瘤 |
成骨性肿瘤 |
骨瘤、骨样骨瘤、良性骨母细胞瘤 |
骨肉瘤、皮质旁骨肉瘤、恶性骨母细胞瘤 |
成软骨性肿瘤 |
骨软骨瘤(单发、多发)、软骨瘤(单发、多发)、良性软骨母细胞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
软骨肉瘤、恶性软骨母细胞瘤、间叶性软骨肉瘤、去分化软骨肉瘤 |
|
多核巨细胞 |
良性骨巨细胞瘤 |
恶性骨巨细胞瘤 |
|
骨髓源性肿瘤 |
Ewing肉瘤、骨髓瘤、恶性淋巴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
结缔组织性肿瘤 |
纤维骨皮质缺损、非骨化性纤维瘤、骨化性纤维瘤 |
纤维肉瘤 |
|
脉管组织性肿瘤 |
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球瘤 |
血管内皮瘤、血管外皮瘤、血管肉瘤 |
|
脂肪组织性肿瘤 |
脂肪瘤 |
脂肪肉瘤 |
|
神经组织性肿瘤 |
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 |
恶性神经鞘瘤 |
|
脊索源性肿瘤 |
脊索瘤 |
||
继发性骨肿瘤 |
骨转移瘤 恶性肿瘤骨侵犯 良性骨病变恶性变 |
||
肿瘤样病变 |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畸形性骨炎、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 |
2.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和好发部位
全身情况:贫血、消瘦、恶病质
局部情况:疼痛、肿块、畸形
3.骨肿瘤分布部位
骨骺:软骨母细胞瘤,巨细胞瘤(骨骺愈合后)
干骺端:成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非骨化性纤维瘤,巨细胞瘤(骨骺愈合前),骨囊肿。
骨干:骨髓瘤,尤文氏肉瘤,网织细胞肉瘤
4.影像学表现
骨质破坏:少见
软骨破坏
肿瘤骨
肿瘤软骨
肿瘤反应骨和骨膜反应
残留骨
软组织肿块和骨化边缘
病理骨折
病相邻骨破坏
5.骨肿瘤的基本放射学表现(读片要点)
起源部位:骨骺,干骺端,骨干。
病变性:中心性,偏心性,病变外形,有无膨胀,范围大小,是否侵及骨皮质、骨髓。
骨结构:骨破坏边缘(锐利、硬化、模糊),病变区内有无间隔、骨化、钙化;骨膜反应,相邻关节。
软组织:肿胀,肿块,钙化,骨化。
(五)骨瘤
1.病理:
多起源于膜化骨,可分为致密型和疏松型
致密型:
疏松型:
2.临床表现
年龄和性别:各年龄组,11-30岁多见,男多于女
好发部位:颅骨多见,偶见股骨、胫骨等软骨化骨
症状和体征:
缓慢增大或不增大的硬性肿块
肿块占位所致的症状
3.影像学表现:
好发部位:颅骨(外板和副鼻窦壁),其次颌骨
致密型:多见
与内外板相连的半球状、分叶状皮质样致密影
位于鼻窦者:多有蒂与窦壁相连
位于四肢骨者:基底亦与皮质相连
图示 左腓骨下段骨瘤
疏松型:较少见
自颅板呈半球状或扁平状向外突出,边缘光滑,磨玻璃样或板障密度
起于板障者,可有内外板分离,外板突出明显,内板多有增厚
(六)骨样骨瘤
1.病理
瘤巢
反应性骨质硬化:瘤巢周围,为成熟骨
瘤巢及周围无鞘膜交感神经纤维:可能与明显疼痛有关
周围骨及软组织炎性反应:肿瘤产生前列腺素
2.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青少年
好发部位:多见于胫骨和股骨
症状和体征:
缓起疼痛,夜间较重,可局限于病变局部,亦可向周围放射, 服用水杨酸类可缓解;
表浅部位者可有皮肤肿胀甚至红肿,类似炎症。
3.影像表现
部位:
分型:根据瘤巢部位可分为皮质型、松质型和骨膜下型
瘤巢
瘤巢周围骨硬化
周围软组织和骨髓:较广泛水肿
图示 骨样骨瘤
(七)成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
1.病理
肉眼观察:
镜下:
2.临床表现
年龄和性别:男>女,多在30岁以下
部位:1/3位于脊椎,其次长管骨,手足骨、骨盆和颅骨亦见
症状和体征:
局部疼痛不适,相邻关节活动受限
脊椎者可有神经压迫症状
3.影像表现
1)部位:
脊椎多见于附件
长管骨多位于骨干和干骺部
2)肿瘤:
破坏区中心或偏心生长,可位于骨皮质、骨膜下或松质骨内;
类圆形膨胀性骨质破坏大小2-10cm,边界清楚;
早期多无钙化, 随病程进展出现斑点状、索条状钙化和骨化,并逐渐广泛和致密。
3)骨膜增生:可有少量
4)周围不同程度骨质硬化
5)周围软组织和骨髓水肿
6)软组织肿块:膨胀性骨壳可不完整,中断处可见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
图示 C3椎体骨母细胞瘤
(八)骨软骨瘤
1.病理
由骨性基底、软骨帽和纤维包膜构成。
1)骨性基底:
内为骨小梁和骨髓
内可有残存软骨及钙化
外被覆薄层骨皮质
均与母骨相连续
2)软骨帽:
位于骨性基底顶部,为透明软骨
随年龄增加厚度下降,成人镜下可与正常干骺软骨相似
通过软骨化骨形成骨性基底
3)纤维包膜:覆盖于软骨帽或骨性基底表面,有化生为软骨的潜力
4)分型:
单发性:常见
多发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易恶变
2.临床表现
1)性别和年龄:儿童和青年人,男多于女
2)部位:
好发于四肢近关节处
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约占50%
亦可发生于躯干
3)症状和体征:
骨性肿块
可影响关节活动
引起神经压迫症状
多发者可伴有肢体短缩或弯曲
3.影像表现
1)好发部位:
可发生于任何软骨化骨的骨骼
长骨干骺端最多见
随生长可向骨干移行
2)骨性基底:
均与母骨皮质和髓腔或松质骨相连续
顶缘多有不规则的致密线,以蒂状或宽基与母骨相连
长管骨者多背离关节生长 短管骨者多向着关节生长
3)软骨帽:
位于骨性基底顶端
内可见点环状软骨钙化
扁骨和不规则骨肿瘤钙化数量较大,可掩遮相对较小的骨性基底
4)相邻骨骼:
可发生移位、压迫性骨吸收或畸形
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的肿瘤,突然生长加速并伴有明显疼痛
5)恶变:多为多发者,多见于骨盆,征象包括:
软骨帽增厚,长骨者厚度超过1cm或突然出现大量不规则钙化
钙化软骨帽密度变淡,边界不清,部分区域钙化残缺或边缘模糊
母骨、相邻骨或骨性基底骨质破坏,边界不清
远隔转移病灶
图示 左侧肱骨上段骨软骨瘤
(九)软骨瘤
1.病理
肉眼观察:灰白色,可含呈胶冻状区和液体的囊变区
镜下观察:
软骨小叶和分割小叶的间质构成,内含软骨细胞和基质,间质富含血管,可出现软骨内化骨。
分型:
根据病灶数目:单发性、多发性
根据病灶部位:
内生性: 髓腔或皮质内
外生性:皮质表面骨膜下
与软骨肉瘤的鉴别有时非常困难。
2.临床表现
1)性别和年龄:儿童和青年人,其次为30-50岁,男多于女
2)部位:
好发于掌指骨
其次为股骨、胫骨、肋骨、足骨、椎体、骨盆
多发者有单侧发病倾向
症状和体征:
骨性肿块
轻微疼痛和压痛
多发者可伴各种畸形
多发恶变者疼痛加剧
3.影像表现
管状骨见于干骺端和骨干
骨干者多为中心性生长,干骺者偏心性生长为主
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囊状破坏区,相邻骨皮质变薄或偏心性膨出,内缘因骨嵴而凹凸不平,多伴有硬化缘
破坏区内可见小环行、点状或不规则软骨钙化或骨化(诊断特点)
多发者可见骨骼畸形
(十)成软骨细胞瘤
1.病理
肉眼观察:灰白色或暗红色肉芽样组织,可见黄色沙砾样钙化、出血、坏死及囊变区
镜下:
排列紧密的软骨母细胞,其间伴有散在多量的多核巨细胞
间质钙化呈网格状或花边状
可伴动脉瘤样骨囊肿,周围软组织非特异性炎性反应
2.临床表现
性别和年龄:儿童青少年 其中11-30岁占80%
部位:
好发于四肢长骨,以股骨和肱骨居多,尤为股骨上端和肱骨上端
其次为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
症状和体征:局部疼痛、肿胀,相邻关节不适、活动受限
3.影像表现
好发部位:管状骨骨骺,可跨关节面或骺板进入关节或干骺端,极少见于干骺端者
病灶:体积较小,边界清楚,多伴有硬化缘,增强不同程度强化,部分可见钙化
邻近软组织和关节肿胀(非肿瘤浸润)
干骺端受累
关节积液
(十一)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1.病理
多认为系儿童发育期正常变异,可自行消退
局部骨化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或韧带纤维组织侵入骨皮质内为致密纤维组织
2.临床表现
性别和年龄:6-15岁,男多于女
好发部位:
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干骺
其次股骨近端、胫骨远端、腓骨和上肢骨
症状和体征:
多无
少数间歇性钝痛
局部轻微肿胀和压痛
3.影像表现
好发部位:
管状骨干骺端皮质内及相邻皮质下
随生长可向骨干移行
病灶:
单发或多发,多为多骨受累,可一处消失另一处扩大,少数可消退后再现
边界清楚,有薄层硬化边
少数有粗细不均的致密条索呈多房状
(十二)非骨化性纤维瘤
1.病理
病灶内为坚韧的结缔组织,内梭形结缔组织细胞,交织成旋涡状,无成骨
2.临床表现
性别和年龄:8-20岁居多, 男略多于女
部位:好发于长管骨,以股骨、胫骨和腓骨多见
症状和体征:症状轻微或偶尔发现局部可酸痛
3.影像表现
好发部位:管状骨距骺板3-4cm的干骺端
分型:皮质型和髓腔型
皮质型:占绝大多数,多位于一侧皮质内或皮质下, 囊状或囊状膨胀性透光区,有硬化边,皮质膨胀变薄或中断,髓腔可变窄或消失
髓腔型:少见,多位于长骨干骺部或骨端中心性生长的单囊或多囊状透光区,占据骨横径的大部或全部,有硬化边
图示 非骨化性纤维瘤
(十三)骨化性纤维瘤
1.病理
致密的纤维组织内有散在的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成熟骨小梁和位于肿瘤中部的编织骨),有时见少量软骨。
2.临床表现
性别和年龄:20-30岁居多,女性多见
部位:好发于颅面骨,少数为长骨(胫骨多见),偶见软组织
症状和体征:症状轻微,生长缓慢,可为局部硬性肿块
3.影像表现
好发部位:
颅骨板障,面骨松质骨内
长骨多为皮质或皮质下,不跨越骺线
病灶:
单房或多房样囊状或囊状膨胀性透光区,有硬化边
若以骨组织为主则密度较高
病灶显示不同程度的不均匀钙质样高密度、骨性间隔、软组织密度和低密度囊变区
病长变骨可伴发骨干弯曲。
(十四)骨巨细胞瘤
1.病理
来源:可能为骨内不成熟的间充质组织
肉眼观察:切面棕红色,肉样、质软,可有出血灶和液性囊腔
镜下观察:
主要有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
尚有纤维组织、新生骨、软骨、泡沫细胞以及粘液样细胞
分级:
根据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特点,可分为三级:
Ⅰ 级为良性
Ⅱ 级过渡型
Ⅲ 级恶性
2.临床表现
性别和年龄:20-40岁65% 男女相近
部位:好发于长管骨;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占60-70%
症状和体征:
局部疼痛、压痛、压之可有乒乓球感
表浅者早期局部肿胀或肿块,皮温可升高,肤色可暗红,静脉显露或扩张
恶性者疼痛剧烈,肿块迅速增大及全身症状
3.影像表现
长骨干骺愈合后的骨端,可紧邻关节面生长
多数病灶骨壳并不完整,可有模糊的硬化边
骨壳内凹凸不平的纤细骨嵴和其内的骨性间隔构成皂泡状外观的基础
密度多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和液液平面
骨壳外可有薄层肿瘤组织浸润
增强多呈不均匀强化,内可类圆形无强化区
图示 右胫骨近段骨巨细胞瘤
图示 右侧胫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十五)骨肉瘤
1.病理
大体:肿瘤呈灰红色,瘤骨区为暗红色,软骨区半透明,坏死灶为灰黄色,出血区为暗红色
镜下:主要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骨肿骨,以及肿瘤性软骨及纤维组织,瘤周水肿并肿瘤细胞浸润
分型: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
转移:主要为血行转移到肺,其次为骨,偶见淋巴结转移
2.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11-20岁
好发部位:最常见股骨,其次为胫骨、肱骨、颌骨、腓骨及骨盆
局部症状和体征:疼痛、肿胀、皮温增高、关节活动障碍
全身症状和体征:发烧、疲乏、进行性消瘦和恶病质
3.影像表现
好发部位:长管骨干骺端
浸润性骨破坏
软骨破坏:少见
肿瘤骨
肿瘤软骨
骨膜反应和骨膜三角
跳跃病灶
软组织肿块
病理骨折
瘤周水肿
肺和骨转移
图示 左股骨下段骨肉瘤
(十六)软骨肉瘤
1.病理
分化较好的肿瘤为蓝白色,呈分叶状
肿瘤表面为纤维性假包膜,纤维组织将肿瘤分隔为大小不等的小叶
软骨基质钙化多呈环状
可见以软骨化骨方式形成的骨质
分型:中心型(发生于髓腔)、周围型(发生于骨表面)
2.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11-30岁,其次为31-50年龄段
好发部位:最常见于股骨和胫骨,其次为骨盆
局部症状和体征:疼痛、肿胀
3.影像表现
中心型:
骨内溶骨性破坏,边界多不清楚,可有模糊硬化边
邻近骨皮质可有不同程度的膨胀、变薄
软组织肿块, 散在的钙化
周围型:
多为骨软骨瘤恶变,突然生长加速并伴有明显疼痛
软骨帽增厚或突然出现大量不规则钙化
软组织肿块形成
母骨、相邻骨或骨性基底骨破坏,边界不清
远隔转移病灶
图示 左胫骨上段软骨肉瘤
(十七)骨纤维肉瘤
1.病理
主要为成纤维细胞及所产生的胶原纤维构成,内可有出血、坏死和囊变
分为原发型、 继发型(骨纤、畸形性骨炎)
2.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20-40岁,男多于女
好发部位:四肢长管骨以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多见
症状和体征:主要为疼痛和肿胀,可发生病理骨折
3.影像表现
边缘模糊的溶骨性破坏,周围骨质呈筛孔状,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内可有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
可发生病理骨折
多有局部软组织肿块
多无骨膜反应、骨质硬化和钙化骨化
图示 纤维肉瘤
(十八)骨尤文肉瘤
1.病理
起于髓腔,内含小圆细胞和血管,并为纤维组织分割成不规则的结节状,内可有出血、坏死和囊变。
2.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10-25岁
好发部位:20岁以下长骨骨干,20岁以上扁骨多见
局部症状和体征:主要为疼痛和肿胀
全身症状:发烧、白细胞增高,早期发生肺、骨和其他脏器的转移
放疗敏感,可显著改善症状。
3.影像表现
分型:骨干中心型、骨干周围型、干骺中心型、干骺周围型、扁骨不规则骨型
骨干中心型:最多见
位于骨干中段髓腔内
弥漫性骨质疏松及斑点状、虫蚀样破坏,边界不清;周围骨皮质筛孔样或花边样缺损
葱皮样骨膜增生,可形成骨膜三角和放射状短骨针
早期可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
骨干周围型:
骨皮质外缘碟形破坏,肿瘤呈卵圆形或分叶状向外扩展多,形成较大的软组织肿块
干骺中心型
位于干骺端中央,斑点状或虫蚀样骨破坏和骨硬化混杂存在
干骺周围型
位于干骺端边缘,边缘部骨质破坏,骨膜增生,相邻部位软组织肿块
扁骨和不规则骨:溶骨性破坏或与混合不规则骨硬化
图示 左髋关节尤文肉瘤
(十九)脊索瘤
1.病理
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常伴有出血、坏死、囊变
组织学见肿瘤细胞分叶状排列,胞质丰富,内有空泡,间质呈黏液样
2.临床症状
骶尾部持续性隐痛
神经压迫症状
排便障碍,尿失禁
肛诊或骶尾部触诊扪及肿块
3.影像表现
病变部位呈溶骨或膨胀性破坏
边缘模糊不清,部分伴不规则硬化边缘,并破出骨皮质形成较大分叶状软组织肿块
肿瘤呈混杂密度,内部可见散在钙化影
增强后肿瘤实性部份增强
图示 骶尾椎脊索瘤
(二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病理
瘤由发生间变的组织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所构成。
无钙化灶。
泡沫细胞中含细胞碎屑和含铁血黄素等。
前者很象破骨细胞或杜顿(Touton)巨细胞,恶性者为瘤巨细胞。
2.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较晚,一般从50~70岁
好发于肢体(特别是下肢、尤以大腿为多见)及腹膜后者主要为炎症型变种
深层逐渐生长的球形肿块
一般无疼痛症状,症状包括厌食、体重下降及腹腔器官受压等
3.影像学表现
实心的,非均质性肿块,有时可见大的含有液体的囊腔
呈灶样缺损的透亮区,多有完整边缘
好发于干骺端,经常可见有皮质破坏,并穿透到软组织中去
无明显骨膜反应
有时肿瘤呈囊性变和/或出血
主要血管可能移位和受压,但很少被浸润
图示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二十一)骨髓瘤
1.病理
起于红骨髓,于髓腔内呈弥漫浸润性和(或)局限性生长,晚期可破坏骨皮质形成软组织块。
分型:
细胞形态:浆细胞型、网状细胞型、混合型
功能(免疫球蛋白):分泌型、非分泌型
2.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40岁以上,男多于女
好发部位:富含红骨髓部位,脊椎、颅骨、肋骨、骨盆、胸骨、股骨和肱骨近段;多为多发(多骨多灶),单发极为少见
症状和体征:
骨骼系统:主要为逐渐加重的疼痛、病理骨折和少见的软组织肿块
泌尿系统:急慢性肾能衰竭(骨髓瘤肾)
神经系统:局部压迫和类淀粉样物沉积所致的多发性神经炎
血液系统:反复感染、贫血和紫癜
3.影像表现
骨质破坏:常见小圆形、类圆形伴硬化边的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
骨质硬化:少见
单纯硬化和(或)破坏与硬化并存
破坏区周围硬化缘
破坏区周围放射状骨针
松质骨弥漫性多发骨硬化
肿瘤治疗后亦可见骨硬化
软组织肿块:多局限于骨破坏区周围
图示 胸骨骨髓瘤
图示 骨盆骨髓瘤
(二十二)骨转移瘤
1.病理
瘤组织呈灰白色,长伴有出血和坏死
镜下与原发瘤相同
2.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中老年人,以51-60岁最多见
好发部位:富含红骨髓的部位,脊椎、颅骨、肋骨、骨盆等
常见原发肿瘤:前列腺癌、肾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和鼻烟癌
症状和体征:主要为逐渐加重的疼痛、多为持续性,夜间加重。偶有肿块、病理骨折
3.影像表现
溶骨性破坏或圆形、类圆形破坏
伴轻度模糊硬化边和不完整的轻度膨胀性骨壳
松质骨内多发的斑片状或结节状边缘模糊的高密度灶
图示 前列腺癌成骨性转移
(二十三)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1.病理
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不成熟的原始骨组织(编织骨),内可有出血、囊变
成熟病灶:
结缔组织细胞较长,核染色深,较多
致密胶原纤维,血管组织较少
幼稚病灶:胶原纤维少,血管丰富,骨化明显
恶变:骨肉瘤、纤维肉瘤、软骨肉瘤
2.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各年龄组,以11-30岁最多见,男多于女
好发部位:四肢躯干骨多见于股骨、 胫骨、肋骨和肱骨;颅骨多见于下颌骨、颞骨和枕骨
症状和体征:
病变进展缓慢数年或数十年
肢体延长、缩短、弯曲,疼痛和跛行
头颅或颜面不对称突出、突眼,有骨性狮面
骨折和恶变
Albright综合征:色素沉着、内分泌紊乱(性早熟、巨人症)
3.影像表现
病灶多呈软组织密度、磨玻璃样高密度及斑点状和索条状钙质样更高密度,多混合存在
病灶骨壳完整
软组织无肿胀
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图示 左颌面骨骨纤
图示 左股骨骨纤
(二十四)畸形性骨炎( Paget病)
1.病理
开始骨吸收为主,并大量血管纤维组织形成
后出现分化较差的骨组织,骨小梁粗大,排列紊乱
骨吸收和异常新生骨相互融合,交替重叠进行
恶变:骨肉瘤、纤维肉瘤、软骨肉瘤、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2.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中老年人多见
好发部位:
骨盆多见,次为股骨、胫骨、上段脊椎椎体、颅骨和肱骨等
单骨和多骨受累,后者常起于一骨而后逐渐累及多骨
症状和体征:
发病隐袭,进展缓慢,数年或数十年
疼痛:轻度头痛、腰背痛及腿痛
畸形:头颅增大、驼背、躯干和肢体弯曲,下肢多见
颅神经压迫症状:复视、耳聋
骨折和恶变
3.影像表现
病灶呈软组织或脂肪密度
粗大骨纹或髓腔内可见软组织或脂肪密度囊腔
恶变:骨肉瘤、纤维肉瘤、软骨肉瘤和骨纤维组织细胞瘤
(二十五)骨囊肿
1.病理
囊壁由薄层骨壳构成
内衬薄层纤维组织和单层间皮细胞并有散在的多核巨细胞
周围可见反应性新生骨
囊内为黄褐色液体,病程长者为透明液体
病理性骨折时可为血液
2.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7-15岁,20岁以下占80%,男女之比2-3:1
好发部位:长管骨,以肱骨上端最多见,其次为股骨上端、胫骨上下端
症状和体征:轻微不适和压痛,多因外伤而就诊
3.影像表现
1)病灶:
单房或多房类圆形膨胀性透光区,边缘光整锐利,有薄层硬化边,邻近皮质轻度变薄
透光度较强,可有纤细的条状骨间隔
长轴与骨干一致,多呈中心型生长
膨胀程度轻,一般不超过干骺宽度
CT:均匀低密度,骨壳完整
2)病理骨折及特点:
外伤轻微,移位可不显著
骨折片伸入囊腔(骨片陷落征)
有骨痂形成
一次和多次骨折后囊区内可出现横行致密带,从而形成更多分房
少数骨折后可自愈
(二十六)动脉瘤样骨囊肿
1.病理
大小不等的充满血液的囊腔和(或)富含血管、含铁血黄素及巨细胞的肉芽组织构成,尚有坚硬的骨样组织间隔。
囊壁为完整或不完整的骨壳,内衬网状纤维组织。
2.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10-20岁,20-30岁次之
好发部位:长管骨50%,次为脊椎30%,以股骨上端最多见
症状和体征:轻微不适和压痛,多因外伤而就诊
3.影像表现
膨胀骨壳菲薄,内面凹凸不平,有骨嵴
内多个液性低密度囊腔,并见液液平面
囊腔间隔为软组织密度并有钙化和(或)骨化
增强扫描囊性间隔明显强化
图示 左股骨内髁动脉瘤样骨囊肿
图示 左胫骨下端囊状膨胀性骨破坏
图示 左胫骨下动脉瘤样骨囊肿
小结: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1.病程:
良性:进展缓慢
恶性:生长较快
2.症状、体征
良性:生长较快,疼痛轻微,肿块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
恶性:疼痛剧烈,进展迅速,皮温升高,静脉显露或怒张,压痛明显
3.骨质破坏:
良性:多为囊状或囊状膨胀性骨破坏,边界清楚,多有硬化边
恶性:多浸润性骨破坏,边界不清
4.骨膜反应:
良性:无或仅表现为皮质增厚
恶性:常有骨膜增生和骨膜三角
5.软组织肿块:
良性:多无,若有则局部边界清楚,局限于骨缺损区
恶性:多较早形成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内可有肿瘤骨或钙化
6.CT:
良性:除钙化、骨化外,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光整 ,除血管瘤外,强化不明显
恶性:密度多不均匀,明显不均匀强化,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
7.转移:
良性:无邻近骨侵犯和远隔转移
恶性:可发生肺和远隔转移
8.预后
良性:通常无生命危险
恶性:常可危及生命
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请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