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干骨折的髓内治疗成为固定的金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复位困难、锁定困难、阻挡钉复位固定技术等。尤其近些年专家型髓内钉的产品在远近端骨折中得到应用,有好多的技巧及争议。今天重点给大家整理了胫骨骨折髓内钉治疗难点、焦点,值得学习借鉴!
(一)解剖特点
(二)创伤特点
骨筋膜室综合征10%~50%(后深、前侧间室)。
粉碎骨折或者多节段骨折多合并软组织损伤。
并发症多:愈合障碍、骨缺血坏死、骨髓炎等。
(三)手术指征
1.不稳定骨折,要求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
2.保守治疗失败,遗留畸形:
>5° 内外翻
>10° 前后向,尤其向后呈角
>10° 旋转畸形,尤其内旋
>1.5cm 短缩畸形
骨皮质接触<50%
(四)手术治疗
髓内钉
钢板(内置、外置)
外固定架
联合
(1)髓内钉手术时机选择
早期无肿胀<8h
5-14天后
注意:可能增加骨筋膜室综合征风险!!
髓内钉发展史:胫骨髓内钉技术是膝关节极度屈曲(120°-130°),由Gerhard Kuntscher在1940年首创。
几个焦点问题:
扩髓VS非扩髓及注意事项
髓内钉长度及直径选择
入针点确定/失误补救
长度/旋转/成角的判断
阻挡钉技术的应用
1.扩髓VS非扩髓:争议?
扩髓可以增加稳定性,骨折愈合
扩髓可能带来骨内膜损伤
热损伤的问题--降温/开放止血/速度慢
多中心RCT:扩髓不影响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的疗效
扩髓VS非扩髓
1)扩髓髓内钉--骨不连低;
2)延迟愈合、不愈合,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膝前痛无明显差异;
3)不扩髓螺钉更容易变形和断裂,需要更换内置物,植骨率高;
4)对于开放性骨折,非扩髓的髓内钉可以降低感染率。
扩髓注意事项:(建议有限扩髓)
骨内膜血运破坏;
扩髓中热损伤问题--降温、开放止血带、扩髓速度;
多段骨折可能造成中间骨段旋转;
按号扩髓--跨号扩髓增加脂肪栓塞风险。
2.髓内钉直径/长度选择
小直径髓内钉对皮质骨血供破坏少;
小直径的髓内钉强度不够,交锁螺钉易疲劳断裂;
小直径髓内钉联合较粗(5mm)交锁螺钉效果好,螺钉直径增加25%,抗疲劳强度可增加25%-70%;
髓内钉长度选择:长度尽力长,但不要损伤关节(接近骨骺线)
3.入针点
膝关节正位你认识吗?
平行于平台关节面,平台前后缘重叠;
可清晰看到股骨外上髁突点,平台髁间嵴正对髁间窝;
胫骨近端与腓骨稍有重叠(接近1/6),髌骨位于滑车沟稍上方且位于中线或中线稍外侧。
下肢旋转对力线的影响
下肢旋转对入针点的影响
入针点错误补救
1)不改变入针点,变换钉子的角度及旋转,要求维持良好复位、锁钉后再撤除复位辅助工具。
2)重新建立正确的钉道:如果已经开口扩髓,将很困难,并损伤较大。
病例:有瑕疵
李,男性,21岁
术前X线片
左侧胫骨近段粉碎性骨折 AO 42B3a
手术过程:
近端锁定后发现胫骨力线内翻,去除近端锁定,阻挡钉辅助复位后重新锁定。
术后X线
拍片时下肢外观无明显内翻,但拍片时外旋及似乎下肢内翻畸形
术后15月随访
真实情况是:下肢无明显内翻,原因在于入针点轻度偏外,外旋位拍摄正位片。
4.长度、旋转畸形判断
1)长度:
健侧对比法(髓内钉、钢尺)
皮质对应法
腓骨比对法
2)旋转:
胫骨前嵴触摸法
侧位腓骨比对法
关节面比对法
5.阻挡钉的应用
1)作用:
辅助维持复位:利于导针/髓内钉按预计的轨道下行
最终固定,增加稳定性
个人做法:在钻入前,复位并矫枉过正,用4mm克氏针紧贴髓内钉钻入一单皮质+髓腔(对侧皮质不要穿透);复位及锁钉结束后更换最终锁钉。预防钻头断裂!!
(2)远端锁定技术
稳定骨折、长钉,远端可以不锁定--不提倡
优点:
减少手术时间
出血
辐射
个人经验:透视少
1)直视法--可以直视下看到髓内钉压杆平台;
一般压杆不会偏移太远3-5mm,根据偏移方向决定最终定位孔位置。
2)瞄准架矫正辅助法--发生压杆错误时透视可以显示
3)体表定位+空心钻开孔法
缺点:受透视机及体位限制。
漏诊:
小腿中下段螺旋骨折注意后踝骨折
平台骨折
小腿骨间膜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征
病例:
王,女性,28岁
术前X线片
1)左侧胫骨中远段螺旋骨折
2)腓骨高位骨折
术前CT:
1)左侧胫骨中远段螺旋骨折
2)腓骨近端骨折
3)后踝骨折
诊断及分型:
左侧胫腓骨骨折/合并后踝骨折
AO:42A1/4f1B/43B1
手术过程:
先后踝闭合空心钉内固定
左侧髌下切口入路--胫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
术后X线
骨折复位良好,下肢力线正常,内固定安放合适。
术后3月随访
骨折已经临床愈合,可正常工作。
(3)复杂多段骨折治疗
病例:
李,女,28岁
术前X线片
1)左胫骨中段多段骨折
2)腓骨骨折
术前CT
诊断及分型:
左侧胫腓骨骨折
AO:42C2(多段骨折) 4F2Ac(腓骨干远端1/3简单骨折)
手术过程:
1)小腿内侧经皮锁定钢板辅助维持复位
2)左侧髌下切口入路--胫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
术后外观及X线
手术微创,下肢力线、对位良好。
术后6月复查
骨折已经愈合,内固定在位。
多段复杂骨折小结:
软组织损伤可能较重,可能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
术中极不稳定,难以很好的维持复位,易固定失误;
术中扩髓注意旋转、热损伤问题,尽力保留残存的外骨膜血运,不必追求用粗髓内钉;
为增加稳定性可以行多枚阻挡钉固定;
如复位非常困难,可小切口显露骨折端,纠正短缩、成角复位等,用锁定钢板(或牵引器)体外维持复位。
(4)髌下入路缺点
需膝关节极度屈曲,近端骨折易出现向前成角畸形以及内外翻畸形;
膝关节极度屈曲,透视困难;
髌下切口膝前疼痛发生率高(47%)
原因:多因素
--关节内结构的损伤
--隐神经分支损伤
--股四头肌无力
--脂肪垫纤维化
--髌腱炎
--髓内钉压力上升
--尾端坚硬的突出
近端1/4胫骨骨折 应特别注意!!
并发症多:
维持复位困难
畸形愈合:外翻,前方成角,58%~84%
不愈合
需要再次翻修手术
(五)髌骨上方入路
(1)髌骨上方入路适应症:
胫骨干骺端骨折
髌下软组织条件差
膝关节屈曲活动差
低位髌骨
髌韧带钙化
伴神经血管损伤
皮瓣修复后最终治疗
特殊损伤--浮膝损伤
(2)髌骨上方入路技术
仰卧,膝关节屈曲10°-20°,闭合复位骨折,透视验证。
体表切口:髌骨近端3-5cm切口;
内部切口:纵行劈开股四头肌肌腱,或增加切开髌旁支持带,髌骨外侧半脱位。
套管放于髌骨后。
透视证实导针位置:
正位--外侧髁间中部
侧位--平台 前缘
注意保护髌股关节。髓内钉长度深度需透视决定,看不见!
利于术中良好的透视。
(3)髌上入路对半月板及软骨损伤风险
病例:
许,男性,47岁
术前X线片
1)左侧胫骨近端骨折,胫骨中段多碎片骨折
2)腓骨中上段骨折
术前CT
诊断及分型:
左侧胫腓骨骨折
AO:41A3.3(多碎片骨折) 4F2Aa(腓骨干近段简单骨折)
手术过程:
1)小腿内侧经皮锁定钢板辅助复位
2)左侧髌上切口入路--胫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
术后外观及X线
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位置满意,创伤微小。
术后1月复查
下肢对线良好,内固定在位。
(4)文献中的髌上入路
来源:本文为好医术作者原创整理,原课件作者李岩、袁志老师,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