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16岁的小雯正在读高二,今年冬天却被腰腿痛折磨得苦不堪言,到医院检查后,诊断结果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
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接受保守治疗,如药物、牵引、手法、理疗、运动等,但总有10%~2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躲不过手术这一关。
手术治疗的目的不是治愈,而是解除腰腿痛症状,因为手术既不能终止椎间盘突出的病变过程,也不能使腰部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九类患者,需要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指征一直在争论不休,当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手段更是五花八门。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前大多是中老年人,但现在年轻面孔越来越多,在接受腰椎间盘手术的患者中,大约有1/10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正如上述案例中提到的小雯。
九类患者,需要手术
⑴ 有持续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经3~6 个月非手术治疗无改善。
⑵ 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
⑶ 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症,诸如脱垂游离型、极外侧突出型。
⑷ 合并马尾神经严重受压,伴有相应临床表现如大小便功能障碍者。
⑸ 出现单根神经根麻痹,出现足下垂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者。
⑹ 合并腰椎管狭窄者。
⑺ 合并腰椎滑脱或腰椎不稳者。
⑻ 症状显著且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者。
⑼ 高位及巨大椎间盘突出者。
3种手术方式,阶梯式选择
手术治疗目前主要采用阶梯治疗方案,以微创化和脊柱功能重建为追求目标。
所以,单纯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腿痛为主者,可以采用微创方法摘除髓核;中央型的巨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以腰腿并重者,可采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而严重的合并有腰椎管狭窄或腰椎不稳者,可采用减压融合术。
01
传统手术
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切除术就是通过手术方式把椎间盘切除。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经典的手术。
不过别误会,椎间盘切除并不等于把整个椎间盘都给摘了,而只是切除那些突出或脱出的,并压迫脊神经的椎间盘组织,简单讲,就是摘了髓核,保留纤维环。所以,这种术式又称为髓核摘除术。
这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对人体影响小,由于只切除部分椎间盘,因此有复发的可能。不过,如果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复发率非常低。
单纯髓核摘除术,又叫小开窗治疗,通常,在腰后方正中位置做切口,然后在病变椎间盘对应的椎板上做一个小洞(直径约1 厘米),再让器械穿过这个小洞,将髓核取出来。这一手术的皮肤切口,一般在5~10 厘米。
有时,由于是双侧椎间盘突出,或有巨大的椎间盘突出等问题,医生为了能有更好的手术视野及更好地为神经减压会先切除半椎板或者全椎板。
这就相当于,原来只需在椎板上开一个小窗户,现在需开一个“大椎间盘切除术:给神经减减压窗户”,甚至把墙推掉,直接做个“落地窗”。
内固定融合术
椎体内固定融合术,也就是常说的“打钉”。
椎间盘切除后,虽然能有效缓解疼痛,但毕竟是缺了椎间盘,时间久了,椎间隙会慢慢变窄,引起神经根管狭窄,同时腰椎前部的结构应力也会进一步下降,后部结构应力上升,造成腰椎不稳。
而本来是32 个椎间盘兄弟齐心协力撑起脊柱,如今有人不幸“夭折”,剩下的,特别是它相邻部位的椎间盘承受的载荷就会显著增加,从而加重腰椎不稳,可以引起严重的腰痛症状。为避免术后复发,有些医生就会选择给患者做融合术。将椎间盘全部切除,然后,在两个椎体间植入骨头,来维持椎间隙的高度。
由于异体骨(即别人的骨头)比较难愈合,所以选用的骨头一般取于本人的髂骨。髂骨也就是髋骨上的一部分。目前,有PEEK 材料的椎间融合器,可以用术中咬除的椎板碎骨填塞后椎骨,避免再凿取自体髂骨。
由于骨头愈合需要较长时间,为了使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目前,多在植骨后采用钢钉进行固定,因此内固定融合术又被俗称为“打钉”。
02
微创手术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手术
医生会在患者皮肤做一个约2 厘米的小切口,然后置入一个直径约2 厘米的管道,在管道内放入一个内窥镜。这个镜子配有灯光和微型摄像头,能将物体放大4~6 倍,并清晰地显示在电视屏上。通过这些工具,医生便可以在管道内对突出的椎间盘进行切除。
这种术式,又被称为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手术(MED)。
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
内镜下显微椎间盘摘除术,是从椎间盘后方入路,需在椎板上开窗口,而有一种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脊柱侧面的椎间孔来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不需损伤椎板。
这类微创手术又常指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俗称椎间孔镜手术。
03
腰椎间盘置换
椎间盘置换即把包括髓核、纤维环在内的整个椎间盘更换成人工椎间盘。就像用人工关节替代病变的关节一样。
它的优点体现在,既能重建腰椎的解剖结构,保留其运动功能,还能同时清除病变椎间盘组织,解除对神经根的力学压迫、减少自身免疫来源和退行性病变椎间盘诱发的炎症物质,从而减轻了疼痛。
腰椎间盘置换术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展到现在,技术已较为成熟,复发率很低,90% 以上患者不会复发。
人工腰椎间盘是什么材料?
人工腰椎间盘多数是金属与非金属组合,最常用的组合采取“金属- 聚合物- 金属”的“三明治”设计。
金属板上设计有钉、片,或有利于骨生长的多孔涂层,可使假体固定并有足够的灵活性。中间的髓核一般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陶瓷,聚亚胺酯等材料制成。
目前,也有一些仿生材料被开发出来。仿生人工椎间盘具有髓核和纤维环结构及渗透、膨胀性能,但尚未用于临床。
声明:本文来源骨语有云,仅为交流学习,所有权归原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望大家理性判断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