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是引起腰骶部疼痛和腰腿疼的最常见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累及特定神经根而导致的病变,有特定神经根受累的症状和体征。
1、腰椎相关解剖
(1)腰椎
椎体肥厚;
棘突呈方板状,水平向后伸 腰段椎管的形状
腰椎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内、外关系)
(2)椎间盘
(3)韧带
(4)椎间盘与神经根
2、流行病学
85% 的人一生中都会经历腰痛,其临床发病率仅次于感冒,其中 80% 左右无法确定确切的病理来源;
45 岁以上无任何症状的正常人群中,腰椎间盘突出、退变的比例高达 2/3;
很多腰痛与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3、病因
根本原因:椎间盘退变。
重要诱因:长期伏案工作、劳累、弯腰劳动、重体力劳动及急性外伤等。
其它因素:损伤积累、妊娠、遗传和先天性发育异常。
对于椎间盘突出产生的腰腿疼机制,一般认为主要是由机械性压迫、炎症刺激反应引起的。
4、症状
早期常见表现:在站立或步行等直立体位时,出现腰痛和坐骨神经痛。
典型症状: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乏力。
重症:患者将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5、诊断标准
(1)McCulloch 教授,研究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里程碑式人物,有著作《麦氏腰背痛》。1980年,他曾在一篇经典文献中提出过诊断标准:
① 腿痛大于腰痛,主要局限于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支配区;
② 皮区感觉异常;
③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角度小于正常的50%,或健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④ 具备肌肉萎缩、无力、感觉减退以及腱反射减弱等4项中的2项;
⑤ 与临床表现相符的影像学特征。
(2)2007年,BMJ 曾经发表过一篇权威综述,文中提到的诊断标准为:
① 单侧腿痛大于腰痛;
② 疼痛放射至足或足趾;
③ 同一区域存在麻木和感觉障碍;
④ 直腿抬高试验诱发更为严重的腿痛;
⑤ 局限性的神经病学改变——限于单一神经根。
(3)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医生可能会问到的一些问题:
① 做什么工作的,主要哪里不舒服,病程有多久了;
② 疼痛的具体部位,有无缓解姿势,有无下肢麻木、乏力;
③ 之前有无检查或者治疗
④ 是否有经常站立的情况,是否有经常弯腰负重的情况。
医生做出的临床诊断,综合了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CT或MRI等) 等多种因素。
不能以单纯的症状表现或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6、常用体格检查
(1)立位检查
腰椎姿势异常,生理前凸变小、消失,甚至变为后凸,不同程度侧凸,腰部压痛点;
这可引发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腰椎活动受限。
(2)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
患者平躺着,双腿伸直,被动抬高患肢。
正常人下肢抬高到约70° 时感腘窝(膝后区) 不适。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抬高在70° 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支配区疼痛或麻木,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在阳性患者中,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症状消失,这时再被动屈曲患侧踝关节,再次诱发产生下肢症状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3)股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压住骶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踝部,过度后伸,如出现股神经牵拉痛为阳性。
阳性提示L2/3、L3/4椎间盘突出症。
(4)仰卧挺腹试验
患者仰卧,做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
如果患侧出现坐骨神经痛者则为阳性。
(5)其他检查方法
腰椎X线平片、造影、CT、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和电生理检查。
7、治疗
本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尤其是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选择非手术治疗;
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等脊柱微创手术;
对于病情严重,又无微创手术适应症的,可考虑开放性手术。
其他治疗
针灸、牵引、理疗和手法以及神经根阻滞、心理治疗等
声明:本文由转载于疼痛康复研究,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