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资料
主诉:男,53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3日,神志不清10分钟”之主诉入院
病情摘要:患者近3日来常于劳累后出现心前区闷痛、心悸,为阵发性,每次持续时间约2分钟,休息后不适稍缓解,伴双上肢疼痛,无肩背部放射痛,伴有发热,今日来医院急诊就诊,输液过程中患者突发神志不清,心跳、呼吸骤停,立即予以心肺复苏,心电图提示心室颤动,予以除颤,持续胸外按压,10分钟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及心律。急查心肌酶谱,CK 647 U/L,CK-MB 42.8U/L,LDH 1518U/L,AST 74.2U/L,cTnT>2.00ng/ml。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QS波伴ST段抬高,V7~V9导联QS波,V3R~V6R导联QS波(图1)。经会诊立即入导管室,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前降支中段30%~40%狭窄,第二对角支开口处60%狭窄,回旋支近中段30%狭窄,右冠中段瘤样扩张,中段完全闭塞。术中以球囊导管扩张右冠病变处,并植入支架1枚,复查造影无复流,予替罗非班、硝酸甘油冠状动脉内注射,约3分钟后复查造影血流恢复,TIMI 3级,右冠远端见大量血栓。术后患者血压、心率平稳,无特殊不适主诉,收入CCU。有打鼾史多年,自诉有呼吸暂停。父亲患高血压。
查体:BP 113/74mmHg,神清合作。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位置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处,心前区无隆起。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76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空腹血糖9.09mmol/L,AST 71.7U/L,CK-MB 60.4U/L,LDH 1579U/L,钾4.31mmol/L,肌酐72umol/L,糖化血红蛋白5.5%;
心脏彩超:LAD 38mm,LVDd 49mm,EF 55%,各心腔大小及心内结构未见异常,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收缩功能正常;
呼吸睡眠监测:中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最长暂停98.4秒,发生在00:23:46,平均暂停28.3秒,总共88.2分钟),夜间睡眠轻度低氧血症(最低SPO2 80%),睡眠结构紊乱。
心电图检查见图1。
图1
心电图Ⅱ、Ⅲ、aVF导联QS型伴ST段抬高,T波倒置,V5~V6导联T波倒置
初步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跳呼吸骤停。
诊治过程:患者PCI术后入CCU,心电监测,记录24小时出入量。予依诺肝素、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替罗非班、胺碘酮等治疗,动态观察心肌酶肌钙蛋白T变化,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再发作胸闷、胸痛。同时给予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CPAP)的综合治疗。
最终确诊: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跳呼吸停复苏术后,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病例讨论
患者中年男性,血脂偏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此次因“反复心前区闷痛3日,神志不清10分钟”入院,心肺复苏成功后行急诊PCI,患者病情稳定。查呼吸睡眠监测示中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最长暂停98.4秒,发生在00:23:46,平均暂停28.3秒,总共88.2分钟),夜间睡眠轻度低氧血症(最低SPO2 80%),睡眠结构紊乱。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碍性疾病,指平均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打鼾、夜间呼吸不规律、呼吸暂停、反复憋醒、晨起头痛、白天嗜睡和记忆力减退等。根据发病机制不同,SAS分为阻塞性(OSA)、中枢型(CSA)及混合型(MSA),其中OSA占90%以上。SAS的程度以呼吸紊乱指数(RDI)进行划分,通常认为RDI<5为无呼吸紊乱,5<RDI<20为轻度呼吸紊乱,20<RDI<40为中度呼吸素乱,RDI>40为重度呼吸紊乱。OSAS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在睡眠中上气道阻塞,使呼吸时上气道阻力增加,呼吸浅慢或暂停而引起反复发作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伴胸腔负压、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神经功能紊乱、神经递质释放失调。
本例患者既往无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本次发作急性心肌梗死,检查发现唯一的危险因素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以及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OSAS影响的主要机制如下:①OSAS患者重复的呼吸暂停导致低氧血症交感神经兴奋,心动过速,血压不稳定。长期低氧血症可激活化学感受器和交感神经,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升高,刺激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释放,由此造成血管平滑肌发生重构和增生肥厚,使心脏对氧的需求增加,加重心肌缺血缺氧。②OSAS患者血小板活性和聚集能力提高,能够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③OSAS患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和含量增高,抑制体内纤溶系统,导致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及动脉硬化的发展。④重复的呼吸暂停,低氧激活氧化应激,进一步导致脂质过氧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加炎症因子的聚集。⑤夜间低氧状态可能影响脂蛋白受体活性,导致甘油三酯LDL、胆固醇增高,也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治疗措施
①减肥 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或手术;
②睡眠体位改变 侧位睡眠,抬高床头。
③戒烟酒,避免服用镇静剂。
④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CPAP)是治疗SAS高效、安全的措施。CPAP在吸气和呼气期给予持续性正压,保持上气道开放,减少呼吸功消耗,改善肺的顺应性,可以有效地消除夜间打鼾、改善睡眠结构、改善夜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纠正夜间低氧血症,也显著改善白天嗜睡、头痛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可逆转OSAS患者血液学异常,减少心脑血管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整体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小熊,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