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讨论群里有同仁发了一个术后即刻的全景片,可以看到红圈显示的种植牙位种植体螺纹明显暴露。术者自述17牙位术前CT测量牙槽嵴顶距离上颌窦底8-9mm,计划选择8mm种植体,骨下0.5mm植入。设计是没问题的,但术后全景片显示17牙位种植体并未完全植入预计深度。
照理说,术区位于右侧,术者视野相对清晰,不应该出现与设计不符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
个人分析:从全景片可以看出,植体尖端距离上颌窦底仅剩约1mm皮质骨。可以猜测手术医生应该在术前测量剩余骨高度刚好8mm(包括窦底皮质骨的高度),选择8mm长度种植体。而在术中当钻针抵住窦底皮质骨时明显感觉阻力,由于害怕损伤解剖结构导致实际预备深度比设计深度少一层皮质骨的深度,最终只有7mm的窝洞深度,从而导致种植体无法完全植入。因此,当术前评估时遇到这种情况,要预想到即便测量高度刚好满足种植体长度,也可能涉及上颌窦底提升。
还有一个病例。这位术者与第一个病例的术者完全不同。种植体几乎直接接触下颌神经管,在植入过程患者感到明显疼痛而放弃继续植入,导致种植体螺纹暴露。当术前评估时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留出与神经管的安全距离,要么选择短植体,要么进行垂直骨增量。
的确,这也是初学者刚接触种植时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那么,今天就针对种植体植入深度不足的话题进行讨论。
首先,需要区分什么情况下被称为种植体植入深度不足。
种植体植入深度通常等于种植体长度,全景片显示齐平骨面。
但是并不是所有高于骨面都是不合规的情况,根据不同种植系统的设计(例如有无光滑颈),种植体植入深度也会有所不同,如Straumann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的机械加工部分应位于骨上;
例如Dentium、Nobel PMC有光滑颈部,植入时根据具体条件,种植体平台位于骨上0.5mm或齐平骨面;
又例如Straumamn 骨水平种植体、美格真Anyone/Anyridge为骨下0.5mm,Astra为平齐骨面,Bicon为骨下1-3mm,NobelPCC/Active为骨下0-1mm,Wego为平齐骨面。
还有一种情况,对颌牙伸长、咬合紧或是嵴顶黏膜厚度薄的时候,此时修复空间不够或生物学宽度不足,需要种植体骨下种植适量的提供修复空间。
如果种植骨下深度不够的情况,也被视为种植体植入深度不足。
总的来说,应位于骨下的部分暴露于骨上(即刻或者戴牙后),则被称为种植体植入深度不足。
首先,种植医生在术前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缺牙区可利用骨高度,包括垂直修复空间、邻牙的位置、与神经管的距离、与上颌窦底的距离以及术区骨质的情况等,选择适宜长度的种植体,避免植体长度大于设计的窝洞深度,植入时不能完全放下去。
另外,种植医生应该对自己单位临床常用所有种植体系统的工具盒熟悉。一方面掌握钻针长于实际种植体长度的具体数值(例如Nobel PMC钻针实际大于种植体1mm);另一方面掌握钻针上各个标志线对应的距离,特别是骨质较硬的时候,先锋钻必须达到设定距离,在安全的前提下避免首钻定深不足导致的窝洞预备过浅。
临床上有些患者牙槽嵴顶骨面不平,例如颊侧骨面高于舌侧。临床医生在窝洞预备时以单一的颊侧作为参考点,导致窝洞预备不足,植入后发现另一侧种植体螺纹暴露。对于这种情况,要术前从CT片上找到最低点,以最低点进行种植设计,选择合适的植体长度。
对于初学种植的临床医生,由于害怕备洞损伤种植危险区域,以至于不敢过度预备,常常第一钻恰好预备至设计深度,随后在逐级扩孔时逐级变浅导致最终的窝洞预备过浅。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在安全的前提下,每一钻都多预备1mm左右,保障窝洞预备深度与设计相符,避免种植体植入后螺纹暴露。
声明:本文转载于<谈牙说医>,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违规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望大家理性判断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