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Hermann Kummell教授首次报道了5例创伤后迟发性的椎体塌陷,称为Kummell病(KD)。到目前为止,临床上缺乏统一的分期和分类标准,因此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也存在争议。KD有多种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后凸成形术(PKP)、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PSF)、后路减压截骨内固定术(PDOF)、前路减压重建术(ADR)和前后路联合手术(APO)。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和预后尤为重要。
Formica分型未将临床症状及复位难易程度联合;
The Li’s staging
Stage I:X线:椎体完好或轻度压缩。MRI上骨折坏死区域T1低信号,T2高信号,“液征”“椎体开裂征”腰背部疼痛症状。选择保守治疗,动态观察。
Stage II:X线:椎体塌陷伴动态活动,椎体后壁完整。椎体高度减少>20%,MRI上骨折坏死区域T1低信号,T2高信号,MRI表现为“液征”、“椎体开裂征”、“椎体塌陷征”。腰背部疼痛症状,后凸畸形。选择椎体成形术,椎体强化手术治疗。
Stage III:X线:椎体后壁塌陷,MRI表现为“液征”、“椎体开裂征”、“椎体塌陷征”。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腰背部疼痛症状,后凸畸形,神经压迫症状。选择椎体强化手术治疗,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The Formica’s classification
VBON:Vertebral osteonecrosis 椎体坏死
VA:Vertebral augmentation (VA) techniques 椎体强化
3CO :three-column-osteotomy 三柱截骨
non-3CO:non-three-column-osteotomy 非三柱截骨
Stage 0:所有的影像学检查结果都是阴性的。
Stage 1:CT和X线上未见椎体骨折塌陷,MRI上骨折坏死区域T1低信号,T2高信号。此阶段应该主要要保守治疗:四个月后持续的疼痛和影像学表现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Stage 2:X线和CT扫描观察到椎体塌陷。MRI表现为“气征”、“液征”和/或“双线征”。在这个阶段,必须考虑角状后凸和矢状面平衡。
Stage 3,A,1(前后壁高度比超过75%,脊柱平衡):在X射线和CT扫描中见到到“扁平椎骨”。由于脊柱是平衡的,因此不需要治疗干预。
Stage 3期,A,2-3(前后壁高度比大于75%,矢状面不平衡):矢状面不平衡可能是预先存在的,或者是VBON和骨/软组织变性联合的结果。在X线和CT扫描中,见到到“扁平椎骨”。椎体切除后路融合,联合多节段non3CO或3CO后路融合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Stage 3、B、1期(前后壁高度比小于75%,脊柱平衡):可能由于相邻椎间盘和肌肉活动的代偿,存在良好的脊柱序列(非常罕见的情况,主要在上胸椎区域)。由于骨和/或软组织退变,可能会进展为矢状面失衡。在这个阶段,不需要手术治疗。
Stage 3,B,2-3(前后壁高度比小于75%,不论脊柱不平衡是否得到偿):需要局部和整体畸形矫正。可采用不同的手术策略。椎体切除后路融合,联合多节段个non3CO后路融合或畸形节段PSO联合后路融合是有用的解决方案。
Case
参考文献
Lin Y, Chen Z, Zhang Q, et al. The surgical strategy selection and clinical efficacy analysis of Kummell's disease. Eur Spine J.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30, 2024. doi:10.1007/s00586-024-08469-2
PMID:39343794
-END-
声明:本文转载于<脊柱鉴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