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破裂是外伤性脉络膜损伤其中的一种类型,它与外伤性脉络膜-视网膜破裂(也叫做sclopetaria)虽同属于无脉络膜脱离脉络膜损伤这一分类项中,但在分类概念上,二者不是一回事。
脉络膜破裂(choroidal rupture)指的是在钝性外力作用下,导致的脉络膜与其上方的Bruch's膜撕裂。而外伤性脉络膜-视网膜破裂(traumatic chorioretinal rupture)则被定义为脉络膜和视网膜同时破裂和收缩。
脉络膜破裂和外伤性脉络膜-视网膜破裂,在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关于这种认识,至少在4年前(2000)仍然是这样认为的,两种损伤的机制都与眼球突然变形(由于外力撞击引起)导致眼球壁各组织层的拉应力增加有关。脉络膜破裂和外伤性脉络膜视网膜破裂可以分为直接型(direct subtype)和间接型(indirect subtype)两种类型,直接型发生在周边部,间接型则发生在后极部,临床上以间接型脉络膜破裂多见。
两种类型的脉络膜破裂鉴别:
急性期,脉络膜破裂和外伤性脉络膜-视网膜破裂均可被出血所遮掩。在愈合期,出现白纤维组织和RPE增生,两者之间的主要鉴别点是外伤所造成的受损组织层的不同。脉络膜破裂,通常表现为Bruch's膜和下方的脉络膜毛细血管破裂,虽然也可能发生并不常见的脉络膜完全破裂至巩膜。外伤性脉络膜-视网膜破裂,是指脉络膜和视网膜同时破裂,并伴有这些组织的收缩从而暴露底层的巩膜。
当出血吸收后,间接型脉络膜破裂会呈现出典型的白色月牙形或弧形,常发生在后极部,表现出以围绕视盘为中心的特点,垂直于后极部与视盘呈同心圆排列,可以出现多发病灶。而直接型脉络膜破裂,则表现为平行于锯齿缘。与脉络膜破裂相比,外伤性脉络膜-视网膜破裂由于被破坏的脉络膜和视网膜的收缩,通常形状更不规则,面积更大。有些外伤会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作为一个整体受损,而有些外伤覆盖在脉络膜上面的视网膜依然完整,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每个患者眼球壁的各层组织抗拉强度不同有关。
眼底自发荧光(AF),在评价脉络膜破裂时具有特殊影像表现。出血区呈弱荧光,视网膜下积液呈强荧光,脉络膜破裂处则呈弧形弱荧光,但脉络膜破裂有时会被出血遮掩,一直要等到出血吸收后,才能看到向心性弧形弱荧光病灶,边缘可呈强荧光。OCT在诊断、检测、评价脉络膜破裂时,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在SD-OCT影像上,急性期视网膜下间隙可见强反射光团和弱反射伪影,RPE/Bruch's膜复合体光带出现反折角,进入恢复期时,出血强反射光团变小,RPE开始出现修复迹象。
关于治疗,一些间接型脉络膜破裂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如果是这样,需要进行抗VEGF治疗。脉络膜破裂时,黄斑下出血是很常见的,国外有人采用气压位移的方法进行治疗,但在国内,大多数人习惯采用不同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外伤性脉络膜-视网膜破裂的视网膜脱离风险相对较低,因此临床上,除非出现相关并发症需要针对性治疗,一般多采用监测观察的方法。
声明:本文转载于<王富彬眼科>,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