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解剖
二、各种手术切口介绍
三、微创切口
四、前内侧入路
主要适应症
-
骨折角>90° -
主要移位、粉碎的骨折块位于前内侧 -
骨折端向后成角 -
旋后内收型骨折
优点
-
解剖简单 -
没有重要组织通过 -
容易掌握
缺点
-
外侧的Chaput骨折块相对较困难 -
植入钢板突起 -
容易并发切口问题 -
创口裂开下面就是胫骨
病例展示
改良前内侧入路
五、前外侧入路
前外侧入路(Bohler入路)-1992年
-
改切口可延伸而得到广泛认同 -
可显露整个踝关节前面
前侧入路适应于
-
外翻型损伤 -
前/外/中间压缩骨块的ORIF -
骨折角<90°
不适应于
-
内侧粉碎骨块 -
内侧压缩骨块 -
明确的内踝骨折
优点
-
单一切口同时复位固定胫腓骨远端
-
骨折端显露好,容易复位固定 -
并发症发生率很低 -
前肌间隔的肌肉可保护覆盖钢板
缺点
-
有损伤腓浅神经 -
不注意也容易胫前动静脉的可能
病例展示
六、外侧入路
外侧入路-腓骨前缘
外侧入路特点
-
单个入路处理胫腓骨远端骨折 -
该切口沿腓骨前缘作纵向切口 -
可钢板固定腓骨以及通过前筋膜室与骨间膜之间对胫骨ORIF
外侧入路-沿腓骨
七、前侧入路
八、后外侧入路
-
6/19(31%)创口并发症
后外侧入路(胫骨)
-
外踝和跟腱之间,10cm纵切口 -
自腓骨末端向胫端延伸
后外侧切口(腓骨)
九、后内侧入路
后内侧胫骨后低位切口
后内侧胫骨后高位切口
改良后内侧入路
十、内侧入路
十一、总结
-
根据骨折部位、类型、局部软组织条件选择切口 -
合理的手术入路选择
-
显露好,方便复位 -
内固定放置方便 -
创伤小,并发症低
-
切口显露解剖注意软组织保护
俞光荣
主任医师,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SICOT中国足踝外科学会主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足踝外科工作委员会副主委, AO中国创伤委员会足踝外科专业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考试委员会常委,《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J of Othopaedics Trauma and Rehabilitation》等十几种国内外杂志编委。
在足与踝关节外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获得了卓越的研究成就,尤其在足踝部创伤畸形愈合、骨关节炎、先天或后天畸形、糖尿病足、神经血管损伤及肌腱断裂的诊治及修复重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自行设计和研制的可塑型钛钢板治疗各种类型的跟骨骨折,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荣获两项国家专利,并在全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业论文360余篇,其中发表SCI文章40多篇,主编、副主编编医学著作11部。主持5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获国家专利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上海市临床医学成果三等奖1项。多次去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进行访问交流和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