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指南使许多人一夜变成高血压患者,你怎么看?
近期,医学界有个轰动的事件,就是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原来的≥140/90 mmHg修改为≥130/80 mmHg,如此一来,我国高血压患者一下子就多出上亿人,许多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高血压患者。
所以,许多人不理解,各种吐槽就来了,有的人说的还比较难听。这是一个粉丝的留言,可能代表一部分人的想法。
不过,也有的人对此表示理解。
说说我的看法:
1、医学指南如同医学的“法律、法规”,不是随便修改的,而是在确切的大数据支撑下做出修改。
2015年发布的一项大型临床研究SPRINT就已经发现,与收缩压133 mmHg相比,将平均收缩压降低至121 mmHg以下,可使心血管并发症减少25%,死亡率降低27%。
随后,很权威的BPLTTC荟萃分析显示,无论是否合并有心血管病,当收缩压≥120 mmHg时,收缩压每降低5 mmHg,不良心血管终点事件风险降低约10%。老年人也同样如此,甚至在年龄较大组风险降低幅度更为显著。
去年,以我国老年人为受试者的STEP研究发现,强化治疗(收缩压<130 mmHg)可使主要复合终点风险显著降低26%。
SPRINT MIND研究结果发现,与标准降压组相比,强化降压治疗组患者脑血液灌注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明显增加,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尤为如此(参见:JAMA Neurol. 2022 Mar 7;e220074)。
RESPECT研究事后分析表明,有脑梗死病史的患者接受强化降压治疗(SBP<120/80 mmHg)不会增加复发缺血性卒中事件的风险,但显著降低出血性卒中发生率,认为有卒中病史的患者接受强化降压仍然存在整体获益(参见:Hypertens Res. 2022;45:591)。
Shihab等人以SPS3研究受试者为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强化降压不会增加舒张压较低的患者复发卒中的风险(Hypertension. 2022;79:785-793)。
大数据明确证实,严格控制血压是获益的。因此指南对高血压的标准做出了修订。
2、并不是说,确诊为高血压就一定用药。新指南建议,如果没有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抽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没有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血压≥130/80 mmHg,新标准就是确诊为高血压,也无需用药,但要改善生活方式;如果合并有三项心血管危险因素或者靶器官损害,血压超过130/80 mmHg就应该用药了。但血压≥140/90 mmHg就应该立即开始用药。
3、医学指南毕竟不是法律,只有建议的权力,没有强制的权力。指南建议治疗,你也可以不接受治疗。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发现血压高了舍不得用药,或者拒绝用药,结果不出10年发生了心梗、脑梗、肾衰等,花费更大,前几年节省下来的费用,连后期治疗费用的零头都不够,而且生活质量和生命期限都降低了。
指南的不断修订,真正的目的是让大多数人更健康、更长寿,但如果你不在乎自己的健康长寿,可以不必在意医学标准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