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是一篇去年的文章,这篇文章很契合现在的新闻热点,此外这个现象确实普遍存在,所以小编再次整理出来。小编将本文作者中提到的某搜索引擎做了匿名处理。小编觉得这个不止某家搜索引擎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现象。
去年著名作家六六在香港,某天早晨发现自己尿色深,以为水喝少了,遂多喝水。谁知两天以后,白天尿色呈普洱茶样深褐色,顿时手脚发软,口唇麻痹,几近晕倒。速乘坐第一班飞机回国。
大家一定好奇,有国际医保的我为何不在香港治病?
几年前我得了胆结石,准备回新加坡手术,被从新加坡来中国进修的医生阻拦。他说:“新加坡医院虽然看起来环境舒适,但医术一定不如大陆医生。你想,新加坡只有500万人口,而中国13亿,仅手熟程度就超越世界平均水平。”
自此记住,有病就回国。
下了飞机直奔中山医院急诊室。验完尿拿到结果,把自己吓着了,红血球爆表,不是以数字表示,而是“满视野”。医生看完化验单和B超结果,敲敲我的后背,问我是否疼痛,是否尿急尿频,是否服用降压药,是否对某种食品过敏。在得到所有答案皆否之后,医生建议我次日门诊彩超,再做一个脱落细胞测试以排除肿瘤。
我回家以后,不太放心,开始网上搜索。
网上说,血尿有可能是膀胱癌,症状表现在耻骨疼。
我顿时觉得自己耻骨疼痛难忍。应该是癌症跑不了了。整个人都不好了。
次日再查,一切正常。但血尿依旧肉眼可见。
我跟医生说:会不会是膀胱癌?我耻骨疼,网上说是膀胱癌前兆。
医生哭笑不得:“你要相信我作为医生的专业判断,你要相信中山的名声。没有任何依据以前,我不能判定你是膀胱癌。”
我再建议:“要不要做个膀胱镜?”
医生说:“你本来就在不明原因出血中,膀胱镜是创伤性检查,会加重伤口。不到万不得已,我不建议膀胱镜。我们诊断的原则是从无创到有创,从外查到内查。我下面要给你做个筛查,分析血是从哪一段出来的,以确定必要时是做肾的穿刺还是膀胱镜。”
我又说:“要不要查个血?说不定是全身血液病?网上说,尿血还有可能是免疫系统疾病,比如红斑狼疮。你看,我胳膊上有红点哎!”
医生:“我建议你在看我的期间内,不要打开网络搜索疾病。我很好奇,像您这样一位看起来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为什么会求医搜索引擎?”
可是,像我们这样没有医学常识的人,身边又没有医生朋友,有病不问某搜索引擎问谁呢?基本上,它现在是中国分诊的第一步。
医生安慰我:“你相信我,明年你依旧可以见到我。我会先给你做CT增强,再考虑其他介入方法。”
我恳求:“你给我开点止血的药?”
医生再拒绝:“不可以。会掩盖病情。”
我在中山的普通门诊看病,其间每半分钟就会有其他病患探头进来问话。有一老大爷很有趣,上来就跟医生说:“我已经知道我得什么病了!你给我开这个药!图片我都荡下来了!”
医生问:“你都没有检查过,怎知自己的病?”
大爷自信地说:“我已经查网上过了。很多人都跟我一样!他们都是这样治的!”
医生不得不摇头说:“如果你们在来看我以前不去网络搜病,我们医患之间会信任得多,而我也不必花费更多口舌跟你们解释为什么我的诊断与网络上不同。看在我每个病人只能平均三分钟诊断的份上,求大家不要拿网上说法来拷问我了。”
在做了增强CT以后,终于发现我肾的隐蔽位置上藏了一颗小结石。一颗忐忑多日的心终于落地。自此,耻骨也不疼了,身上的红点也不是出血点而是痱子了。
我一面羞愧于自己对网络的迷信,一面在想,如果中国的全科家庭医生全面铺开,每个社区,每个家庭都像国外那样有小诊所覆盖,家庭医生掌握了我们家成员的健康情况,有问题我去咨询专业的医生而非只能咨询百度,这样,让病患和医生都感到恐怖的某搜索引擎,会不会就此消失?
小编说:
利用网络上网自诊日趋流行,生病以后上网自诊尽管快捷方便,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网上自诊有风险不可盲从。即便不是医生也知道,同样的症状,往往预示着不同的疾病;而相同的疾病,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症状。所以,“网上自诊”的“误诊率”可能会相当高。而一旦出现误诊,就等于是在拿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开玩笑。
本文来源 :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