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不断升高,血脂管理刻不容缓。为便于基层医生更好地开展血脂管理,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在《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基础上,制定了《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本文将从七个问题入手,深入探讨最新版血脂指南更新要点。
一、血脂筛查的重点对象有哪些?
血脂筛查有利于及早发现血脂异常人群和指导ASCVD风险评估与干预治疗。对于普通人群,建议<40岁成年人每2~5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包括TC、LDL-C、HDL-C和TG),≥40岁成年人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血脂检测。采集静脉血,采血前至少2周内保持日常饮食习惯和体重稳定,24 h内不进行剧烈身体活动,禁食8~12 h,坐位休息至少5 min。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为:(1)有ASCVD病史者;(2)有多个AS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3)有早发ASCVD家族史(男性一级亲属<55岁或女性一级亲属<65岁患ASCVD)者或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4)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需进行检测的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展载脂蛋白A1(ApoA1)、ApoB、脂蛋白(a)[Lp(a)]检测。
二、如何对ASCVD患者进行总体风险评估?
依据ASCVD危险分层进行不同强度干预是血脂管理的核心策略,ASCVD总体风险评估是血脂管理决策的基础。
图1 中国ASCVD总体风险评估流程图
三、如何对不同风险的人群进行降脂目标的选择?
LDL-C是降脂治疗的首要靶点。LDL-C达标后,非HDL-C为次要干预靶点。LDL-C控制水平应参照ASCVD总体风险。LDL-C的目标值见表1。LDL-C降幅越大,持续时间越长,ASCVD风险下降越多。非HDL-C目标值=LDL-C目标值+0.8 mmol/L。
表1 降脂靶点的目标值
四、临床上常用的降脂策略有哪些?
降脂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一)首先推荐健康生活方式
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血脂管理膳食治疗建议包括:
① 限制油脂摄人总量,20~25g/d。采用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替代饱和脂肪酸(动物油、棕榈油等);
② 避免摄人反式脂肪酸(氢化植物油等);
③ 增加蔬菜和水果、全谷物、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人。
④ 对于ASCVD中危以上人群或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特别强调减少膳食胆固醇的摄入,每天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应在300 mg以下。
(二)降脂药物
在无ASCVD的人群中,当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加用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基础,推荐起始使用常规剂量或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当LDL-C不能达标时,可联合使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
图2 降脂策略流程图
①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ASCVD的防治。他汀类药物还可使TG水平降低7%~30%,HDL-C水平升高5%~15%。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指LDL-C降幅25%~50%时所采用的他汀类药物日剂量。
表2 他汀类药物降TC强度
②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包括依折麦布和海博麦布。二者均为口服用药,常规用法均为10 mg,1次/d。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时,依折麦布可使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18%~20%。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不良反应轻微,且多为一过性,主要表现为头痛和消化道症状。
③ PCSK9抑制剂:目前获批上市的有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托莱西单抗及小干扰RNA英克司兰。可使LDL-C水平明显降低。
④ 普罗布考:普罗布考有抗氧化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目前主要联合其他降脂药物用于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以减轻皮肤黄色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⑤ 其他降脂药:脂必泰是一种红曲与中药的复合制剂,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五、甘油三脂升高的治疗建议是什么?
(一)生活方式改善
TG升高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及饮食密切相关,运动和控制饮食可有效降低TG。饮酒是TG升高的重要因素,TG升高的个体更需要严格限制酒精摄入。饮食成分中除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外,要特别注意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低糖饮食如全谷类的粗粮摄入。
(二)药物建议
① TG≥5.6 mmol/L时,可采用贝特类药物、ω-3脂肪酸或烟酸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胰腺炎风险;
② ASCVD患者及高危人群接受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如TG≥2.3mmol/L,应优先考虑给予大剂量二十碳五烯酸乙酯(IPE)(2g,2次/d),其次可考虑给予其他 ω-3脂肪酸,或非诺贝特、苯扎贝特进步降低ASCVD风险。
表3 降TG药物及常见不良反应
六、如何对降脂治疗过程进行监测与随访?
降脂治疗随访时间为开始药物治疗后4~6周随访1次,安全达标后3~6个月随访1次。
图3 降脂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流程图
七、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是指什么?哪些情况需进行降脂药物的联合使用?
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是当前血脂异常干预策略的趋势,主要目的是提高血脂达标率,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目前可选择的降脂药物主要联合应用策略见表4。也可使用他汀类药物和(或)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固定复方制剂进一步提高依从性。
表4 降脂药物的联合应用策略
END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小熊,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需授权。